首都外語論壇

首都外語論壇

《首都外語論壇(第5輯)》是由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語言哲學研究所和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研究所主辦並編輯出版的年刊形式的系列學術叢書,以高端理論探索、前沿學科考察和外語套用研究為宗旨,兼顧相關相學科和專業領域的研究,主要發表以下研究成果的論文:語言哲學中的語言意義理論、人類言語行為的哲學闡釋、語言認知理論、後現代外語習得與課程觀及其作為多元“文本”的理解與研究範式、語言文化中的語言間性與文化間性及跨文化交往行為、作為語言認知形式的翻譯活動、外國文學作品文本所承載的民族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後現代主義文學文化現象及其發展歷程和基本特徵,等等。

基本介紹

  • 書名:首都外語論壇
  • 作者:劉利民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721303, 7511721303
  • 外文名:BeiJing Forum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頁數:422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央編譯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首都外語論壇(第5輯)》主要介紹了理論語言學、套用語言學、外國文學、跨文化與翻譯等內容。

作者簡介

劉利民,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副部長,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俄語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俄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俄語教學》主編、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副會長等。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譯著、教材10餘部,主持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

圖書目錄

理論語言學
英語的韻律研究和語調標註問題探討
批評話語分析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以名詞化現象為例
俄語時間概念的民族文化特性
原因句的“態”的轉化
英語“自我中心語句”的言語行為類型分析
Otto Jespersen關於介詞詞組的研究述評
套用語言學
語言的自由與限制:美國官方語言爭議的歷史學視角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範式
民國時期日語教材初探——以《高等日本語讀本》為例
有關德語專業教學三語習得的現狀研究
修辭手法在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演講詞的運用
漢英商務談判中禮貌策略的對比分析
意義隱喻與語域的關係——基於自建英語新聞語料庫的研究
日語雙關語的形態特徵及其在實際語言生活中的套用
聽力課通過英文電影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影響閱讀理解水平的非語言因素的動態調查
兒童文學作品引入國小英語課堂的思考——以英語圖畫書為例
學生話題化行為研究
國小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原則
外國文學
兩個關鍵人物對奈保爾創作的影響
艾什諾茲作品中的時間
近期認知研究對戲劇文體學的啟示
法國新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顛覆:莫尼克·威蒂格的性別理論探析
從維特到綠衣亨利——試析近現代德語文學中藝術家形象的生存困境
杜拉斯小說中的“詩”與象徵主義
破繭而出、羽化成蝶——論勒·克萊齊奧《尋金者》對通往烏托邦之路的探索
關於《源氏物語》中異文的比較——以對桐壺更衣描寫為中心
天真之表與恐懼之核——解析茵姆加特·奎恩的小說《午夜之後》
貪嗔痴慢疑——《死魂靈》中地主的本質
“看不見”的桃花源——淺析勒·克萊齊奧《看不見的大陸》
流行與經典——吸血鬼文學及影視作品淺析
維吉尼亞·伍爾夫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接受——以凱伊、魯賓斯坦和萊因侯的研究為例
《凡德伊奏鳴曲》的雙重意味
跨文化與翻譯
華洋共管新格局的開啟(1914—1930)——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華董選舉初探
庫爾貝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前後與政治的關係
旅遊景點介紹的文體分析
1949年前譯本的民族性和異質性追考
俄羅斯保守主義——統一俄羅斯黨政治意識形態分析
“谷歌退出中國”美方新聞報導的互文性分析
漢語廣告語言中意識形態的變遷
日本私塾“鹹宜園”的教育思想
成人教育日語論文寫作中的問題與指導
談談德國功能派及其翻譯理論
俄羅斯國歌的由來及其發展歷程
中俄飲食結構差異在漢俄熟語中的體現
也談跨文化研究在中國
關於日本社會“欺負人”現象的思考
美國學者世界史視角下的中國史——淺析英文版《世界史》
第一卷至1800
信息技術環境下俄語教學模式技術分析
ゥィゲル族と日本人の婚禮·葬式の特徽につぃこ

編輯推薦

《首都外語論壇(第4輯)》由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語言哲學研究所、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研究所主辦,系年刊形式的系列學術叢書,每年出版一輯。《首都外語論壇(第4輯)》主要介紹了語言哲學思想研究、國外語言學研究、外語教學研究、語言文化研究、外國文學研究等內容。

目錄

1948年英語教學大綱調查報告
小議由[多ぃ/少なぃ/なぃ]組成的三個詞詞組
在德語學習中錯誤分析理論方法的局限性及對策
從瞬時記憶到短時記憶
中日學生在視頻會議中使用交流策略的調查研究
《印度:一種受傷的文明》中的印度文明和現代化
從弗蘭斯·博厄斯《美洲印第安語言手冊》引言看語言必有的語法範疇
語言本能透視下的心智結構
由固定到開放——論英語專業泛讀教材改革的方向
利用英美劇促進英語教與學
基於部落格圈構建英語專業閱讀課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研究
英語新聞寫作課的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究
智慧型情景實驗室自主學習能力技術分析
小議中國的民族問題和美國的族群問題
淺議英語對德語學習的影響
文革語篇批評分析——直接引用研究
初級日語教材中的SA變動詞及其問題點
英語專業學術論文寫作課的改革與創新
第二語言辭彙知識維度及其測試
中國比較教育的起步與發展
《我國翻譯專業建設:問題與對策》評介
大學通識課程教學中的“行動學習法”
中西方文化碰撞下美籍華裔女作家對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與構建
漫談英語中的政治辭彙
廣告話語的言語行為理論解讀
英日語對比教學法在第二外語教學中的套用
在英語專業低年級基礎課堂培養學生的公共演講能力
合作性話語互動與集體身份建構研究
古筆鑑定結果的再考察
文化相對主義和語言相對主義對漢語語言學研究的啟示
誰締造了阿曼達的“傳奇”?
本雅明式的憂鬱
北京高中學生英語課外閱讀調查
“目的論”——翻譯理論的新視角
從代詞的使用看漢語、法語以及英語的一些特點和差異
同義、上下義關係理論與英語專業四級讀寫能力培養
語言轉化的三種模式
論俄語的限定量化結構
詩意的棲居
隱喻認知與英語習語教學——從理論到套用
外來文化思潮與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譯壇
20世紀歐美學界中國古典文論研究概覽
從二戰紀念方式看俄羅斯民族意識中的“團契”精神
論動詞的語義配價
英語介詞短語的級階
從日語“寺子屋”一詞來看日本的傳統文化
《呼嘯山莊》在新時期(1976—2012)
對等在不同語義層次上的實現
英語教學法課程中的案例教學
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途徑
小議俄羅斯百科全書
杜拉斯的水世界和她的夢想詩學
狄更斯小說人物對英語辭彙的貢獻
《彼得堡故事集》與魔幻現實主義
“兔子尾巴很短”和[象は鼻が長ぃ]
Cook的語篇偏離模式及“文學性”概念述評

文摘

中國語言哲學之比較 首都師範大學 李娜
一 哲學與語言及語言哲學
《聖經》上說,人類原來的語言是相同的,所以在他們遭遇洪水大劫的時候,可以互通有無,於是他們決定齊心協力,共建通天巨塔,直達天穹;上帝見之大驚,認為如此一來,人類將知曉天地間的秘密,於是擊碎了通天巨塔,並打亂了人類的語言,這樣一來,人類再不能順暢交流,而從此以後,人類也就無從得知宇宙人生之大義。
通天巨塔只是一個象徵,它代表了人類在努力理解和破譯宇宙人生大義(私以為是“哲學”)的過程中所做的種種嘗試,但是語言的分歧確實存在。也正因為語言分歧所帶來的交流障礙,使人類在探求真理的路上困難重重。但是人類並沒有因此而停下在這條路上繼續探求的腳步。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是指導具體科學研究的基礎,是人類對於終極意義的探究。不研究哲學,不善於從哲學層面思考自己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就會使自己的研究陷於盲目性。對於語言的研究同樣如此。“語言是所有人都有的,同時只有人類才有。”(陳嘉映,2003:1)人類對於自身所處世界的好奇使他們從沒有停止對語言的研究活動,這一點從柏拉圖的話語中可得以印證,“語言這個題目也許是所有題目中最重大的一個。”(陳嘉映,2003:2)語言是世界觀,是民族精神的反映,如陳嘉映所說:“語言又與歷史、藝術等等不同,語言和概念的關係更為緊密,乃至我們經常無法區分概念和語詞,於是一切概念考察都是語詞考察,語言哲學就不再是哲學的一個分支,而是哲學本身了,或者說是‘第一哲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