饔飱不給,漢語成語,拼音是yōng sūn bù gěi,意思是三餐不繼。形容生活非常困苦。出自《涌幢小品.卷一一.天下第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饔飱不給
- 拼音:yōng sūn bù gěi
- 注音:ㄩㄥ ㄙㄨㄣ ㄅㄨˋ ㄍㄟˇ
- 出處:《涌幢小品.卷一一.天下第一》
- 釋義:三餐不繼。形容生活非常困苦
成語解釋
三餐不繼。形容生活非常困苦。
饔飱不給,漢語成語,拼音是yōng sūn bù gěi,意思是三餐不繼。形容生活非常困苦。出自《涌幢小品.卷一一.天下第一》。
饔飱不繼 饔飱不繼,漢語成語,拼音是yōng sūn bù jì,意思指生活貧困;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出自《朱子家訓》。成語出處 明·朱用純《朱子家訓》:“雖饔飱不繼,猶有餘歡。”
饔飱,漢語辭彙,拼音是yōng sūn,意思是做飯;早飯和晚飯;飯食;指饋食及宴飲之禮。出自《孟子·縢文公上》。解釋 亦作“ 饔飧 ”。1、做飯。2. 早飯和晚飯;飯食。3. 指饋食及宴飲之禮。出處 《孟子·縢文公上》:“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 趙岐 註:“饔飧,熟食也。”《醒世恆言·蘇...
饔飱不給 饔飱不給,漢語成語,拼音是yōng sūn bù gěi,意思是三餐不繼。形容生活非常困苦。出自《涌幢小品.卷一一.天下第一》。成語解釋 三餐不繼。形容生活非常困苦。
《醒世恆言·蘇小妹三難新郎》:“主一家之事的,三綹梳頭,兩截穿衣,一日之計,止無過饔飱井臼。”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蹇叔家亦貧,奚乃為村中養牛,以佐饔飱之費。”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家無餘財,稍領饋遺,以給朝夕饔飧之資,未為傷廉。”《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
胼手胝足,勞則慍矣,饔飱不給,窮斯濫矣。人口日益繁,生計日益迫,淋鹽之眾日益加,稅人之數日益削,民慍未解而總一之法大壞,苟不亟與更始,公私交困而已矣。今政府念民瘼,維鹽法,以科學之方,除天然之患,定科罰之條,遏淋曬之習,取平易可行之道,圖收變更土壤之功,示以土鹽之害,授以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