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曼唐

饒曼唐,家名慶捷,廣東大埔縣茶嶺(今茶陽鎮)人,清朝乾隆30年拔貢生,當時視學粵東的翁方綱學士,閱其文卷,視為天才,拔冠全省朝考一等,以知縣用。饒詩文皆佳,知識廣博

饒曼唐,家名慶捷,廣東大埔縣茶嶺(今茶陽鎮)人,清朝乾隆30年拔貢生,當時視學粵東的翁方綱學士,閱其文卷,視為天才,拔冠全省朝考一等,以知縣用。饒詩文皆佳,知識廣博。翁方綱勸其棄政從教,遂任從化縣教諭,饒於執政之暇,攻讀益力,終於在乾隆40年考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充國史館纂修,散館授翰林院檢討,在館十年,參修《四庫全書》,後與和珅等權貴不合,被黜南歸。薄游淞滬,受旅滬鄉人延請,主理"大埔會館"事務。乾隆52年,清政府征台灣,軍糧江川米50萬斤由滬海運赴福建,總督李侍堯請曼唐主理其事。

基本介紹

  • 本名:饒曼唐
  • 別稱:慶捷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廣東大埔縣茶嶺(今茶陽鎮)人
饒曼唐,家名慶捷,廣東大埔縣茶嶺(今茶陽鎮)人,清朝乾隆30年拔貢生,當時視學粵東的翁方綱學士,閱其文卷,視為天才,拔冠全省朝考一等,以知縣用。饒詩文皆佳,知識廣博。翁方綱勸其棄政從教,遂任從化縣教諭,饒於執政之暇,攻讀益力,終於在乾隆40年考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充國史館纂修,散館授翰林院檢討,在館十年,參修《四庫全書》,後與和珅等權貴不合,被黜南歸。薄游淞滬,受旅滬鄉人延請,主理“大埔會館”事務。乾隆52年,清政府征台灣,軍糧江川米50萬斤由滬海運赴福建,總督李侍堯請曼唐主理其事。
乾隆55年,清高宗東巡泰山謁聖,曼唐獻上集文選詩10首、東巡雅12章,高宗覽之大喜,諭閣臣道:“(曼唐)詩尚不荒,可仍在翰林。”翌日,授曼唐為內閣中書舍人,同僚皆呼曼唐為前輩。曼唐重登仕途,勤奮敬業,60歲時以年老致仕回鄉。嘉慶9年,大埔知縣洪先燾修纂《大埔縣誌》,延請曼唐主其事。後來,他還先後掌教潮州韓山書院和端溪書院。
曼唐致仕歸鄉後,整理舊稿,編成《桐陰詩集》八卷、《館課擬存》文集四卷。其名字被列入《廣東通志·本傳》。《桐陰詩集》於清朝七年(辛酉)初刊,因印數很少,流傳不甚遠。
迄至民國26年(1937年),《桐陰詩集》經過130多年滄桑,已殘缺不全,難覓全璧。汕頭“饒氏自治會”饒晦齋、饒筱麟、饒公球等人多方獲得該書幾本殘本,互相校勘。為使先達曼唐大史公的詩能流傳下去,商議重刊。此舉獲得眾多鄉賢的支持,饒宗頤捐資相助,新刊本由時任中山大學校長鄒魯題簽作序。於是年七月重刊問世。現從《桐陰詩集》中抄錄二首,以饗讀者。
三河夜泊
朝發網溪灣,暮至匯川宿。
紅光激綠波,瀲灩奪人目。
山涵倒影垂,月涌寒流矗。
何人夜吹簫,隔舫嘹亮曲。
歸舟迴文詩
芳園濕雨細霏霏,驛館通橋對掩扉。
長路水雲春入句,小船江月水侵衣。
楊垂蔭岸晴春暮,日落遲程遠客歸。
塘翠映花紅繞郭,蒼蒼晚霧逐帆飛。
後人評論云:“饒曼唐詩名不及宋湘者,蓋宋湘為才人,其交遊至廣;曼唐為學人,平生師友只有翁方綱、陸耳山、錢辛楣諸人,加上詩集流播不甚遠,故世不知有饒,只知有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