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余燕

饒余燕

饒余燕(1933 - 2010.4.19),廣東大埔人。金陵大學肄業。1957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著名音樂教育家,著名作曲家,西安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兼音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陝西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政協第五、六、七屆常委,省文學藝術家聯合會常委,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創作》特約編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饒余燕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大浦
  • 出生日期:1933年
  • 逝世日期:2010年4月19日
  • 職業:作曲家,教授
  • 畢業院校:上海音樂學院,金陵大學
  • 主要成就:音樂創作,音樂教育
  • 代表作品:鋼琴獨奏曲《即興曲一手車》;鋼琴協奏曲《獻給青少年》等
主要經歷,代表作品,非凡成就,師生追思,

主要經歷

早年就讀於上海復旦大學附中,1951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學文學院音樂系(肄業)。
饒余燕教授饒余燕教授
1957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
由於復調音樂上的突出成績,1956年被抽調擔任在上海音樂學院執教的蘇聯作曲理論專家面向全國的復調音樂班的工作,負責記錄整理專家復調音樂講座講稿,並一度在上音附中兼教樂理。
1958年調入西安音樂學院任教,先後任講師、副教授、作曲系主任,教授,學術學位委員會副主任。

代表作品

多年來,饒余燕在教學之餘,先後創作了700餘部不同體裁的聲樂、器樂作品,他的作品大多採用豐富多采的復調手法,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形成了鮮明獨特的音樂個性,不少作品特別是一些器樂作品,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主要代表作有:鋼琴獨奏曲《即興曲一手車》、《引子與賦格》、《聽書一唱豐收》、《抒情詩》、大提琴曲《緬懷》、《棗園幸福渠》,民族管弦樂《音詩一神州夢》、《音詩一雨霖鈴》、《音詩—鼙鼓魂斷》、《音詩—玉門散》和中阮協奏曲《漢琵琶倩》,以及鋼琴與管弦樂《秦腔曲牌隨想曲》、古箏與管弦樂協奏曲《驪宮怨》,芭蕾舞劇《春風桃李》、《金色的海螺》(合作)等。其中鋼琴協奏曲《獻給青少年》和民族管弦樂《音詩—驪山吟》分獲全國第二、三屆音樂作品比賽二等獎,出版了總譜與唱片。《長安古樂復調小曲三首》獲首屆全國少年兒童鋼琴作品徵集評獎的榮譽獎等。
饒余燕

非凡成就

作為一個作曲家,饒余燕教授的不少作品在國內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作為一個教育家,他桃李滿天下。他曾任西安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多年,發表過《復調音樂的最高典範一賦格在音樂表現上的作用》、《試論蘇聯復調音樂理論體系》等作曲方面的論文數十篇。他培養了一大批作曲人才,在他的學生中,不乏當代音樂界的風雲人物,如著名作曲家趙季平紀溪坪程大兆等。為此,饒余燕教授曾榮獲陝西省首屆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並於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享受政府津貼。
饒余燕
饒余燕
饒余燕教授曾擔任陝西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政協第五、六、七屆常委,省文學藝術家聯合會常委,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創作》特約編委。曾任第四屆、第六屆、第七屆全國音樂作品評比的評審,多次被聘為其他國家級重大音樂作品比賽的評審。傳略被編入《中國普通高校教授人名錄》、《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中國文藝家傳記》、《近代中國作曲家傳略》(香港),以及美國傳記研究院和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撰的有關傳記中,並獲美國ABI頒發的“20世紀成就獎”與英國IBC頒發的“國際傑出成就獎”。

師生追思

2013年4月17日下午,西安音樂學院作曲系舉行了作曲家、教育家饒余燕追思會。院黨委書記安寧、紀委書記王平、副院長白陸平出席,饒先生的生前摯友、學生、同事和饒先生的女兒參加。
饒余燕
饒先生是當代不可多得的作曲家、教育家,生前創作的大量民族管弦樂作品如《驪山吟》、《雨霖鈴》、《玉門散》等、鋼琴協奏曲《獻給青少年》都成為經典佳作。他的身上流淌著客家人的血液,卻紮根黃土高原,為陝西音樂的發展傳承貢獻卓越;他才情橫溢、品行兼備,不僅培養出許多著名的作曲家,還在作曲及作曲技術理論復調領域中取得突出成就,在音樂界享有極高的威望。
追思會由作曲系主任劉錚主持。圖書館館長劉榮俤向大家展示了新建的饒先生音樂資料庫,資料庫中收錄了饒先生生前的創作手稿、樂譜、音響、論文、圖片等珍貴資料;為進一步繼承與研究饒先生的音樂作品及理論提供了更便捷的平台。劉錚教授、陳士森教授、程大明教授及音樂工程系主任梁紅旗分別發言,追憶饒先生崇高的師德與人品,嚴謹的治學態度與精神。著名音樂教育家演奏家魯日融教授作為饒先生的生前摯友,追憶共同走過的半個世紀的音樂之路,評價饒先生為陝西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所做的貢獻、為挖掘陝西民族民間音樂所做的不懈努力。比利時皇家音樂學院張豪夫教授講到:追憶前輩是為了激勵後人的行動,音樂的永恆就是人性的溫暖和博愛。大家談到,饒先生不僅是一位教育家,同時也是一位具有理論高度的作曲家。他在探索民族管弦樂的創作過程中始終謙虛、勤奮、一絲不苟,並將民族音樂元素放入西方音樂載體,使其達到的完美境界;在教學中注重基礎理論與學科交叉,並培養出大量的音樂人才。
饒余燕
饒余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