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果(桑科榕屬大果榕異名)

饅頭果(桑科榕屬大果榕異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饅頭果(Ficus auriculata Lour),屬桑科喬木。樹冠呈圓傘形,色濃綠碧亮。葉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5-36厘米,寬15-27厘米,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心形或圓形,全緣或有疏齒,基出脈5條,側脈4-5對,其間的小脈並行,上面近無毛,下面被短毛;葉柄長6-12厘米。花序托具梗,簇生於老枝或無葉的枝上,倒梨形或陀螺形,直徑約4厘米,被柔毛,具8-10條縱棱,頂部截形,臍狀突起大;基生苞片3;花單性;雄花和癭花同生於一花序托內;雄花無梗,花被片3,雄蕊2;癭花具梗,花被片下部合生,上部2或3裂,花柱頂生;雌花生另一花序托內,花被片3,花柱側生,彎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饅頭果
  • 拉丁學名:Ficus auriculata Lour
  • 別稱:饅頭果(海南)、大無花果、波羅果、大木瓜、蜜枇杷、大石榴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薔薇目
  • :桑科
  • :榕屬
  • :大果榕
  • 分布區域: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情況,主要價值,藥用,景觀用途,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樹高3~10m,樹冠寬闊,樹皮褐色、粗糙,幼枝被毛。葉互生,薄革質,廣卵形至卵圓形,長14~20cm,寬12~20cm或更寬,先端截形,基部心形,多數全緣。基出脈5~7條,側脈3~4條,葉柄長8~13cm,托葉狹三角形,長1.5~2cm.,紫紅色。
菲律賓 饅頭果菲律賓 饅頭果
隱頭花序著生於無葉的短枝或樹幹上,陀螺形、梨形或扁球形,直徑4~6cm,具8~12條明顯的縱棱,紅褐色或紫紅褐色。基部常收窄成一短柄。總花梗長6cm,被柔毛。花單性,雄花癭花同生於一花序托,而雄花生於另一花序托內。
幾乎全年有果,果肉厚約0.5~0.8cm,味甜、肉爽脆、可鮮食,也可制蜜餞或鹽漬制甘草涼果等。樹型美觀,葉片寬大,很有觀賞價值,是良好的庭園綠化樹種。喜溫暖潮濕的環境,在平地種植也獲成功,並能正常開花結果,雖栽培較少,但利用可能性較大,宜研究開發。

生長環境

野生於中海拔山谷、溪旁或山邊濕潤地帶。越南、印度也有分布。生長於海拔50—1500(—2000)米的熱帶、亞熱帶溝谷林中。

分布情況

分布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藥用

分類: 醫藥
【基諾藥】生朴:果實治脫肛《基諾藥》。
來源: 《中國民族藥志要》,賈敏如、李星煒,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5

景觀用途

庭蔭樹、行道樹。
榕果成熟時味甜可生食。本種雄株的榕果果肉干燥不能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