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女兒:父母與健康女性的喚醒

《養育女兒》中艾里姆夫婦幫助家長拆解這些矛盾的信息,理清心中的困惑。在書中,他們特彆強調了母親/女兒之間關係的獨特挑戰,父親體驗的混亂,以及單親家長的特別需要。從嬰兒到少女再到成熟的年輕女性,《養育女兒》一書詳細介紹了女孩成長的各個階段,是所有女孩父母的必讀之書。 在書中,你可以發現這些內容: 女孩和男孩到底有什麼不同?女孩的成長規律是什麼? 小女孩是什麼做成的? 我們的文化會給女孩哪些壓力? 怎樣發現女孩那些似乎無理的行為背後的真實意圖? 怎樣發現女孩成長環境中的潛在危險,防患於未然?

基本介紹

  • 書名:養育女兒:父母與健康女性的喚醒
  • 作者:珍妮·艾里姆(Jeanne Elium) 唐·艾里姆(Don Elium)
  • 出版日期:200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0046426
  • 品牌:北京出版社
  • 外文名:Raising a Daughter: Parents and the Awakening of a Healthy Woman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頁數:365頁
  • 開本:32
  • 定價:19.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在《養育兒子》取得巨大成功之後,珍妮·艾里姆和唐·艾里姆把注意和專長轉向《養育女兒》這個在當今世界上具有挑戰性的話題。
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母親會得到許多相互衝突的信息。一方面她們在為爭取性別平等而奮鬥不息,另一方面卻發現在男性和女性之間確實存在著或明或暗的不一致。文化和社會對婦女態度的變遷,也會影響著我們如何對待女兒。

作者簡介

作者唐·艾里姆和珍妮·艾里姆是一對夫婦,美國著名的多產作家。他們曾出版過《養育兒子》、《養育女兒》、《養育青春少年》和《養育家庭》等暢銷書。發行量超過百萬冊。他們二人經常出現在美國的廣播和電視節目中,並提供網路線上服務,為父母在新的、快節奏的、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如何養育健康的孩子提供幫助。

媒體推薦

書評
《父母必讀》雜誌譯叢是《父母必讀》雜誌向廣大父母隆重推薦的一套叢書。希望它成為您的又一位育兒助手。

《父母必讀》雜誌是中國最早創辦的一本家庭育兒、親職教育的科學普及刊名由當時的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題寫,是目前同類刊物中影響最廣泛、發行量最大的刊物。

《父母必讀》雜誌匯集了國內外婦嬰保健、兒童醫學、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給廣大讀者,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時,來自家長的育兒體驗,又使雜誌充滿了親切入微的個性感受。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女孩和女人:女性面臨的挑戰
第一章 與女孩有關的問題
第二章 小女孩是什麼做成的
第三章 長大成人
第四章 文化的壓力——一個關於能力的問題
第二部分 養育女兒
第五章 父母協作
第六章 規矩:發展健
第七章 內部指導系統
第八章 真實的意圖康的行為準則:情感、思維和意志
第三部分 從搖籃到工作
第九章 “關注我”的年齡:從出生到7歲
第十章 “我無所不能”的年齡:8~12歲
第十一章 “你們無法理解我”的年齡:13~17歲
第十二章 “尋找自我”的年齡:18~29歲

文摘

書摘
又兩個星期後,學校同志朱蒂,利薩的逃課行為已經減半了;但是,如果利薩的行為不發生更大的變化,她將仍然面臨停學的威脅。朱蒂知道,需要採取更強硬的措施了。每周末利薩的行動都受到完全的限制。朱蒂利用這個機會跟利薩談論她的學校,她的朋友們,以及她是怎么看待身邊的人和事的。於是朱蒂知道了許多她以前不知道的關於女兒的事情。利薩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母親,和母親分享。她說自己在學校很厭煩,因為老師們讓她覺得很少受到尊重。他們好像只是想履行教學這樣一種動作,而不是盡力去教給學生一種熱情,啟發學生學習、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她覺得自己在校外和朋友聊天,談論生活中真實的事情,能使時間更有意義。朱蒂也向她袒露,自己青年時代也有同樣的感覺。於是,母親和女兒達成了理解,亦即利薩應該遵從學校規章制度,盡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朱蒂答應,以後利薩可以發展與她的興趣有關的戶外活動。(木柵欄)
讓朱蒂失望的是,她們的討論並沒有帶來期望的變化。她意識到,學校無法知道她女兒的行蹤,並要求女兒去上課。她也知道,只有她和她女兒才能改變現狀。一天清晨醒來的時候,朱蒂想到了一個辦法。她到單位請了兩周的假,並解除了對利薩周末的限制。星期一早上,朱蒂對利薩大聲說: “快,我們走。我們要在1O分鐘內趕到學校。”“你說‘我們’是什麼意思?”利薩很疑惑地問。朱蒂只是說:“快點,我們出發。”到了學校,朱蒂停好車,跟利薩一起下車。利薩聳聳肩,認為母親又要跟校長談話了,原因也很簡單,無非是因為她出勤率太
差了。然而,朱蒂陪著利薩走到她的存衣櫃那兒,並對其他的學生微笑。然後,利薩注意到媽媽穿的不是她平常穿的工作服,而是穿得更加隨意一些。 “怎么回事?媽媽。你上班要遲到了。”朱蒂笑著說道:“既然你要讓上學有這么多麻煩,我決定整天陪著你。”(磚牆)利薩的反應實在令人難忘。她伸著脖子,就好像狗聽到陌生的聲音一樣,說道:“什麼?!”
“那一整天我陪著她一節課一節課地上。利薩覺得很丟面子,我對此很抱歉。但是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使她去上課。每次課我都坐在後面,我甚至陪著她一起上洗手間。我事先跟校長商量好了,午餐跟老師們一起吃。放學的時候,利薩知道她碰上了對手。那天晚上家裡的氣氛寂靜異常。
“第二天的早晨非常具有喜劇色彩。利薩覺得,昨天很讓人丟面子,事情已經結束了。下車的時候,她低頭看見我的網球鞋,趕緊哀求:‘噢,別,別再這樣了!’我告訴她,除非她
能夠自己上學,否則我不會離開她。當天晚上她答應她會去上課,求我再給她一次機會。我讓步了,但是我告訴她,我會在每天午餐的時候去檢查,放學的時候再檢查一次,看看她是不是在班上上課。如果她再製造麻煩,我們就從頭再來。在我假期的剩下幾天裡,我每天都去檢查,從不間斷。然而,我回去工作的那個星期一,她7節課逃了4節。這讓我憤怒異常。後來我發現,她給我工作的地方打電話了,知道我的假期有多長。於是在那段時間裡她老老實實呆在學校,直到我回去工作才開始逃課。情況比我所想的要更加嚴重了。
“那天她從學校回家的時候,我沒提這件事情。她上床之後,我決定給她設定‘鐵柵欄’,並做好了計畫。第二天早上,我把自己做好的第一項工作貼在牆上:一個日曆,用顏色標記
出了從當天到學期結束的日子。利薩問我,那是什麼?我告訴她自己仔細看看。她問我,為什麼她爺爺奶奶、兩個不認識的叔叔或者是我的兩個親密的朋友的名字,會在日曆上?然後,我就跟她攤牌了: ‘今天,我請了一天假陪你上學。因為我明天必須工作才能養活我們,’我用鉛筆指著第二天, ‘爺爺答應明天陪你上學;奶奶後天陪你上學。就這樣子,一直到學期的最後一天。除了學期的最後一周以外,每天都會有一個人陪你上學。’利薩目瞪口呆。那天我陪她上了學。當天晚上,她說她想再試試看。我說:‘好吧,等爺爺陪你上一天學再說。’
“爺爺來陪她上了一天課。從那以後,利薩沒有再逃過一節課。學期結束的時候,成績比我預期的要好得多。我也學會了一點,就是解決一些問題需要完全的注意、承諾以及非常強硬的‘柵欄’。上學並不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工作和人們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我喜歡我的利薩,無論困難有多大,我都會樂意當她的監護人。”
這個故事說明了實際行動中的每一種“柵欄”。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柵欄”的升級,家長可能需要更多的行動、時間和注意力,也需要更多的談話。當一種水平的邊界不湊效的時候,就要採用更高水平的邊界,直到女兒理解應該做什麼才能獲得原來的特權。在需要採用比較高水平的“柵欄”時,我們就需要第五章提到的“教養團隊”了。只有父親、母親或是父母兩人是不夠的,許多青少年很快就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就會在父母無法管制她們的時候,找機會越界。由於筋疲力盡,父母親通常會聽之任之,而這些行為往往是有害的、危險的、預示著更嚴重的問題。一旦孩子知道有人給她設定嚴格但是友善的邊界,並用這種方式在關心她,她就會去做一些更有創造性的、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而不是繼續她的對自己不利的、破壞性的行為。
“利薩現在1 6歲了。”朱蒂說道,“我信任她,讓她開車,因為自從學校的出勤事件之後,我們變得親密多了。我們談了很多,在很多事情上觀點並不一致。於是我們決定,給她更大的成長空間,因為她向我證實了,她能夠把握這些。我覺得,我們不再需要鐵柵欄了。現在,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討論來解決,並且在事情還不太嚴重之前達成協定。她現在知
道,家裡由我負責,我將會做必要的事情來幫助她成長。漸漸地我能夠看到,她越來越能夠設定她自己的個人邊界了。如果她在準備離家的時候,能夠根據自己內在的邊界做出明智的選擇,那么在幫助她長大成為一個健康的成人方面,我做得很好。”
如何設定“柵欄”
好的“柵欄”,好的關係。儘管“柵欄”把一家的院子和另一個家的院子分開,但清晰的界線有利於合作型的關係。知道自己的行動範圍,使我們與鄰居交往的時候更加自信。有這樣一種情形一一婦女把洗過的衣物提到院子裡晾起來,時不時地停下,依在院子的籬笆上,與鄰居聊聊當天聽到的訊息。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