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譯叢:養老金金融學(養老金金融學)

養老金譯叢:養老金金融學

養老金金融學一般指本詞條

《養老金金融學》內容簡介:養老金是一項重大的公共政策問題。在多數國家,養老金占據了政府財政的很大比重,且隨著“嬰兒潮”一代漸漸退休,預測這一比例將繼續增大。此外,私人養老金也是金融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儲蓄、投資和經濟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全球養老金危機漸漸逼近,從事養老金或養老金周邊行業的實踐者和研究者應當從多學科角度了解養老金。《養老金金融學》正是為所有從事本行業的實踐者和研究者所寫,書中討論了養老金規劃中經濟決策的金融因素,並為金融理論和實踐提供了全面且可靠的基礎,包括:各類投資資產根據不同資產類別,進行個人財富分配公司養老金金融學支付/給付階段的繳費確定型養老金計畫的金融因素收益確定型養老金計畫金融因素此外,《養老金金融學》還涵蓋了養老金基金管理、績效測量和歸因、風險管理、養老金基金保險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養老金譯叢:養老金金融學
  • 作者:大衛·布萊克 (David Blake)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頁數:429頁
  • 開本:16
  • 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
  • 外文名:David Blake:Pension Finance
  • 譯者:尹隆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11461789, 978711146178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養老金譯叢:養老金金融學》內涵豐富且語言謙虛適度,全書整體邏輯性強,書中每章都包含思考題,有助於讀者鞏固剛學習的知識。

作者簡介

大衛·布萊克(David Blake),是倫敦卡斯商學院的養老金協會會長、養老金經濟學教授,兼平方英里諮詢公司的董事長。他曾任倫敦城市大學商學院的證券業項目主任、倫敦商學院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研究員、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的金融經濟學教授。他是許多組織,包括美林、德意志銀行、瑞士聯合銀行、法國巴黎銀行、麥肯錫公司、英國公平貿易局、英國國家統計局、英國政府精算部門、英國國家審計辦公室、英國勞工和養老金部、英國財政部、英格蘭銀行、英國首相政策辦公室和世界銀行的顧問。1996年6月,他成立了養老金協會,承擔對養老金相關問題的高規格研究並在網際網路上發表其研究的相關內容。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本書內涵豐富且語言謙虛適度,全書整體邏輯性強,書中每章都包含思考題,有助於讀者鞏固剛學習的知識。”
——《養老金時代》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討論了許多其他書籍未涉及的具體養老金問題。”
——《歐洲投資與養老金》
“……本書為金融理論和實踐提供了全面且可靠的基礎。”
——《養老金世界》

名人推薦

“《養老金金融學》一書系統介紹了退休保障領域的主要挑戰和機遇。本書結合了金融/統計的嚴密分析以及對真實養老金機構的調查,以期對那些想了解資本市場和資本積累/耗散的人以及管理公司養老金基金和風險管理目標的養老金經理從書中獲益。”
——沃頓商學院養老金研究理事會執行董事 Olivia S. Mitchell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養老金基金持有的投資資產
1.1 貨幣市場證券
1.2 債券和貸款
1.3 股票
1.4 集合投資工具
1.4.1 單位信託和開放式投資工具
1.4.2 投資信託
1.4.3 保險產品
1.4.4 交易所買賣基金和增長保證基金
1.5 不動產
1.5.1 房產
1.5.2 土地
1.5.3 收藏品
1.6 金融衍生產品
1.6.1 遠期和期貨
1.6.2 期權、認股權證和可轉換債券
1.6.3互換
1.6.4 遠期利率協定
1.6.5 合成證券
1.7 另類投資
1.7.1 公共市場策略
1.7.2 私人市場或私募股權策略
1.7.3 自然資源
1.8 社會責任投資
1.9 全球證券託管業務
1.10 不同資產的特徵和用途
1.10.1 資產的特徵
1.10.2 資產的用途
1.11 結論
思考題
本章附錄標準差、在險價值和相關性
參考文獻
第2章 個人理財:個人財產資產配量
2.1 簡介
2.2 個人財產資產差異配置模型
2.3 結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企業養老金融資
3.1 養老金負債評值:精算學和經濟學中的研究差異
3.2 養老金與公司資產負債表:會計學與經濟學研究的差異
3.3 養老金基金資產分配
3.3.1 資金充裕的養老金基金
3.3.2 資金不足的養老金基金
3.3.3 債務與收入增長相關的養老金基金
3.3.4 投保型養老金基金
3.4 養老金基金與僱主利潤、信用評級和股價的關係
3.4.1 收益性
3.4.2 信用評級
3.4.3 股價
3.5 結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繳費確定型養老金計畫——支付階段
4.1 支付階段最佳繳費確定型養老金計畫
4.1.1 隨機的養老金計畫設計
4.1.2 風險因素
4.1.3 控制變數
4.1.4 模擬輸出
4.1.5 選擇最佳資產分配策略
4.1.6 風險和繳費率之間的權衡
4.2 收費
4.2.1 收費類型
4.2.2 收益的減少
4.2.3 繳費的減少
4.2.4 改變收費結構及隱性收費
4.3 持續性/
4.3.1 持續率
4.3.2 為失效保單調整收費申報
4.4 結論
思考題
本章附錄收費
A.1 收入的減少
A.2 繳費減少
A.3 保單失效的調整
參考文獻
第5章 繳費確定型養老金計畫——給付階段
5.1 年金
5.1.1 購買方式
5.1.2 保險類別
5.1.3 其他情況
5.1.4 其他特徵
5.1.5 付款方式
5.1.6 年金成本的分解
5.1.7 死亡率阻力
5.2 給付階段的最佳繳費確定型養老金計畫
5.2.1 替代分布方案
5.2.2 隨機養老金方案設計
5.2.3模擬輸出
5.2.4 短壽的影響
5.2.5 每年定期給付的決定
5.3 結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收益確定型養老金計畫
6.1 收益確定型養老金計畫的分類
6.2 固定收益負債
6.3 養老金計畫的期權構成
6.4 期權估值
6.5 成員、發起人和基金經理的養老金計畫偏好
6.6 結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養老金基金管理
7.1 養老金基金的作用
7.2 養老金基金管理者的職責
7.3 基金管理方式
7.4 DB計畫和DC計畫的不同基金管理策略
7.5 基金管理者與信託公司的關係
7.5.1 確定信託公司的目標和義務
7.5.2 確定信託公司的基準投資組合
7.5.3 投資風險預算
7.6 被動型基金管理
7.7 主動型基金管理
7.7.1 主動型股票—基金管理
7.7.2 主動型債券基金管理
7.7.3 主動—被動綜合基金管理
7.8 資產負債型管理
7.8.1 盈餘風險管理
7.8.2 繳費風險管理
7.8.3 主要的資產負債型管理策略
7.9 Myners關於機構投資的報告
7.10 結論
思考題
本章附錄7A投資目標問卷
本章附錄7B收益確定型養老金基金中的最佳繳費率和資產
配置方案的推導過程
參考文獻
第8章 養老金計畫績效評估和歸因
8.1 事後收益
8.2 積極管理型基金之比較基準
8.3 積極管理型基金的投資組合績效風險調整措施
8.3.1 基於風險調整超額收益的績效度量
8.3.2 基於α的績效評估
8.4 積極管理型基金績效歸因
8.5 負債驅動型績效歸因
8.6 既得投資績效
8.6.1 繳費確定型基金投資績效
8.6.2 收益確定型基金投資績效
8.7 與績效掛鈎的基金管理費用
8.8 基金經理績效的評估頻率
8.9 結論
思考題
本章附錄對效力函式的附加說明
參考文獻
第9章 養老金計畫的風險管理
9.1 對沖目標
9.2 運用期貨的風險對沖
9.2.1 運用股票指數期貨的風險對沖
9.2.2 運用債券期貨的風險對沖
9.2.3 運用外匯期貨的風險對沖
9.3 運用期權的風險對沖
9.3.1 運用個股期權的風險對沖
9.3.2 運用股票指數期權的風險對沖
9.3.3 運用債券期權的風險對沖
9.3.4 運用貨幣期權的風險對沖
9.4 運用互換契約的風險對沖
9.5 長壽風險對沖
9.5.1 長壽風險
9.5.2 新興風險對沖工具:長壽(生存)債券
9.5.3 長壽債券的含義
9.5.4 死亡相關衍生工具
9.6 結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 養老金基金保險
10.1 養老金保護基金
10.2 其他金融機構和補償計畫對養老金保護基金的啟示
10.2.1 銀行業金融監管
10.2.2 人壽保險公司的金融監管
10.2.3 金融服務補償計畫
10.2.4 養老金基金金融監管
10.2.5 養老金收益擔保公司
10.3 PPF所面臨的風險
10.3.1 道德危機
10.3.2 逆向選擇:劣質品驅逐優質品
10.3.3 系統性風險
10.3.4 政治風險
10.4 風險處理辦法
10.4.1 針對僱主的股權索賠
10.4.2 最大化索賠支付
10.4.3 與籌資不足水平有關的風險導向保費
10.4.4 養老金計畫的籌資標準
10.4.5 嚴格監管以及養老金計畫籌資不足公司的公開曝光
10.4.6 評論
10.5 結論
思考題
本章附錄Marcus(1987)和 Vanderhei(1990)模型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金融計算
A.1 終值:一次性支付
A.1.1 單利
A.1.2 複利:年複利
A.1.3 複利:更加頻繁的複利
A.1.4 統一利率和實際利率
A.2 現值:一次性支付
A.2.1 現值:年貼現
A.2.2 現值:更頻繁地貼現
A.3 終值:多次支付
A.3.1 無規律支付
A.3.2 有規律支付
A.4 現值:多次支付
A.4.1 無規律支付
A.4.2 有規律支付:基於每年貼現的每年支付
A.4.3 永續年金
A.5 收益率
A.5.1 單一時間段的收益率
A.5.2 內部收益率或貨幣加權收益率
A.5.3 時間加權收益率或幾何平均數收益率
附錄B 收益和收益率曲線
B.1 收益
B.1.1當期收益率
B.1.2 到期收益率
B.2 收益率曲線
B.2.1到期收益率曲線
B.2.2 票息收益率曲線
B.2.3 平價(或互換)收益率曲線
B.2.4 即期(或零息)收益率曲線
B.2.5 遠期收益率曲線
B.2.6 年金收益率曲線
B.2.7 滾動收益率曲線
附錄C久期和曲率
C.1 久期
C.2 曲率
附錄參考文獻
譯後記

後記

有個公式“2+5=7”可以幫助我們記憶中國的老齡化狀況: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為2億人,占全球老齡人口的1/5,中國老齡化比率2013年年底達到14.8%,老齡人口約為中國總人口數的1/7。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如此嚴重,猶如一堵大牆矗立在我們面前。老齡化問題不簡單,它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和倫理問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已開發國家老齡化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00多年前,1865年法國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將他人先進的理論翻譯過來,為突圍中國老齡化提供啟迪和借鑑正是譯者推出本套叢書的初衷。
養老金是與老齡化如影相隨的話題。儘管每個人都會老,但年輕人的養老問題終歸是幾十年後的事;而養老金問題卻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因為年輕人現在就在交納養老金,而老年人正在領取的消費養老金。歐債危機、養老金虧空等社會問題、經濟問題背後都是養老金問題。所以,我們從幾十本西方權威的論著中精選了三本有關養老金的專著以饗讀者。
養老金的雛形源起於工業革命早期的英國友誼社,但真正建立起養老金制度的卻是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養老金問題的本質用中國話表述是卯吃寅糧,就是明天花今天賺的錢、攢的錢。和西方哲學的直線思維不同,中國人的養老體現出現系統性的思想,用養兒防老這種代際贍養來解決養老問題。西方養老依賴社會,而中國養老卻依賴家庭。在日趨嚴重的老齡化趨勢和越來越小型化的家庭結構下,中國的養老途徑必然會由家庭轉向社會。而養老金正是社會化養老的主要實現途徑。這種從家庭向社會的轉型凸顯了研究養老金問題的必要。
現代養老金金融理論是建立在莫迪利亞尼的生命周期(Lc)理論和薩繆爾森等人的世代交疊(0LG)理論基礎上的。不管是養老金交納的收益確定型(DB)模式和繳費確定型(DC)模式,抑或是養老金籌資的現收現付制(Pay—as—you—g0 System)和基金積累制(Full Funded System),養老金問題的核心是生產和消費的時間轉換問題。而時間轉換問題取決於政府、企業和個人對資金貼現率(Discount Rate)的判斷問題。如果貼現率高,則機構和個人偏向於現期消費;如果貼現率低,則機構和個人偏向於未來養老。風險和收益的平衡正是金融學的核心問題。即使考慮到家庭代際贍養問題,它也只是代和代之間支付的貼現問題,一個人倫問題背後的實質還是金融問題。所以,養老金問題的核心是養老金金融。
大衛·布萊克和基思P.安巴克希爾都是著名的養老金經濟學家。他們不僅耕耘於三尺講壇,還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多家金融機構任職,提供專業服務。之所以選擇他們的書作為“養老金譯叢”的首批譯著,除書本身的質量和內容外,更重要的是中國目前還沒有翻譯或者撰寫養老金金融的專業著作,本套叢書的出版正好填補了中國養老金金融理論研究的一個空白。
由於養老金譯叢的引進在國內還是第一次,所以在翻譯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有許多專業辭彙要么沒有相應的翻譯,要么一個辭彙國內有多種譯法。囿於翻譯水平有限,儘管我們已經以謹慎的態度多次校對全書,其中的缺憾與不當之處還是在所難免,懇請學界同仁與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感謝我的翻譯團隊,他們分別是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年經濟與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莉莉博士,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博士後流動站肖明智博士,中央財經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尹銀博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和中國國際經濟諮詢有限公司博士後工作站董禹博士,金融學碩士、資深翻譯王蒙女士。正是他們的專業和敬業,使我能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完成這項曾經以為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感謝人保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王鵬先生和上海的莊宇飛先生,他們幫我解決了許多專業辭彙的翻譯問題。
我要特別感謝中國養老示範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蘇志鋼博士,他主動請纓,不辭辛苦地審閱了叢書,他的睿智和堅持彌補了我知識和能力上的訐多不足。
我還要感謝我的博士後導師中國中信集團副總經理蒲堅先生、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於鴻君教授、中國國際經濟諮詢有限公司博士後工作站的車耳執行站長,是他們為我注入知識、補充正能量,支持我完成此項工作的。
感謝孩子的姥爺和姥姥,他們的辛苦使我能在父親、研究員和投資人三個角色中騰挪開來,完成叢書的翻譯。世界是平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得有失。我收穫了一套叢書,但卻有一年多時間沒怎么好好帶孩子,也沒有時間多陪父母。
引進是為了消化,最終的目標是融會貫通,建立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金理論和制度。對此我們要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我們願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促進中國養老金融事業的發展,共同迎接中國夢的實現。
尹隆

序言

前言
世界各國正面臨或即將面臨養老金危機,推出系列養老金書籍正當其時。全球各個國家都會更快地認識到它們正受到來自本國養老金計畫的挑戰。快速變化的人口和出生率均遠低於人口替換率,導致各國贍養比率急速增加。同時,由於股票市場回報低和不斷降低的利率及人們壽命的延長,許多私營機構的種種計畫都面臨著嚴峻的資金困難。
養老金問題正在變得越來越複雜。現在的養老金專家很多,但養老金多樣化的專業性正是造成養老金問題複雜的原因之一。這些專家也許是養老金律師,諳熟養老金方面的法律法規,但卻不太清楚養老金在融資計畫生命周期中的作用;這些專家也許是養老金精算師,熟知多種養老金債務計算方法,但卻不能充分理解養老金基金存在的金融危機;他們也許是熟練的投資經理,但卻不理解養老金債務如何應對巨觀經濟衝擊或人口衝擊;他們也許是養老金會計人員,熟悉全球所有的養老金會計準則,但卻不知這些標準是如何影響公司股息和投資策略。所有這些專家可能都不知道養老金在其本國的社會意義或是養老金系統在他國的運作情況。
很顯然,我們需要一支受過良好培訓的專家隊伍,能為複雜的養老金問題提供恰當且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簡而言之,我們需要一種新型專家——養老金科學家。養老金科學家能夠解決具有多學科性質的養老金問題。這一過程的首要問題是具備大量的基礎知識。
我所在的養老金協會由經濟學家發起。但是,很快我們便意識到自己也缺乏養老金領域的知識。我們發現精算師、會計人員和律師都在以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語言談論養老金。之所以陌生,是因為他們使用的是新術語,而我們熟悉的一些術語對他們來說,有著許多不同的意思。為了能夠深入了解養老金的複雜性,我們需要開始去理解這些不同的專家團隊對養老金的看法。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認識到需要從多學科角度去理解養老金。以登山運動作為類比,這種感覺就像與不同專業登山隊交流,雖然他們曾經都攀登同一高峰,但卻經由不同的路線,所以他們只對自己的路線非常熟悉,但卻對其他路線所知寥寥。我們認為現在應該是時候全方位關注養老金這座大山。
這就是養老金協會著手撰寫一系列養老金書籍的原因,這套書籍將從不同角度關注養老金這座大山。這一系列書籍的開篇兩部是:
《養老金經濟學》
《養老金金融學》
接下來,我們希望出版以下幾本:
《養老金精算原則》
《養老金會計學》
《養老金法》
《養老金系統法規比較學》
《社會政策與人口老齡化》
該系列書籍針對正在從事或者想要從事以下職業的人們:
養老金監管人員
養老金政策制定者
養老金計畫經理
員工效益顧問
客戶關係經理
養老金律師
養老金計畫審計員
養老金會計人員
投資經理
投資顧問
養老金經濟學家
大衛·布萊克
倫敦卡斯商學院養老金協會會長、養老金經濟學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