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病坊,漢語詞語,讀音yǎng bìng fāng,意思是唐·開元時由官府設定屬寺僧經營的收容流寓乞丐及殘疾人的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養病坊
- 拼音:yǎng bìng fāng
- 出處:《舊唐書·武宗紀》
- 注音:一ㄤˇ ㄅ一ㄥˋ ㄈㄤ
養病坊,漢語詞語,讀音yǎng bìng fāng,意思是唐·開元時由官府設定屬寺僧經營的收容流寓乞丐及殘疾人的場所。
養病坊,漢語詞語,讀音yǎng bìng fāng,意思是唐·開元時由官府設定屬寺僧經營的收容流寓乞丐及殘疾人的場所。解釋唐·開元時由官府設定屬寺僧經營的收容流寓乞丐及殘疾人的場所。1出處《舊唐書·武宗紀》:“悲田養病坊...
《選耆壽勾當悲田養病坊敕》是唐代李炎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選耆壽勾當悲田養病坊敕 悲田養病坊,僧尼還俗,無人主持,恐殘疾無以取給。兩京量給寺田賑濟,諸州府七頃至十頃。各於本管選耆壽一人勾當,以充粥料。作者簡介 李炎...
悲田養病院是唐代官辦的福利機構,是古代第一個比較完備的矜孤恤貧,敬老養老的慈善機構。組織主體主要由寺院構成,在各地的寺院中設立“病坊”,由政府設立悲田使進行管理。悲田養病坊主要救濟的是乞丐,殘疾人士等。其主要運營經費來自於...
悲田養病坊是一個集賑恤、收養貧困者和廢疾老人於一體的慈善機構。唐代的佛教慈善事業還表現在濟貧活動方面。如開元年間,五台山清涼寺曾設粥院,在災年周濟貧民。社邑的濟貧活動也是唐代慈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邑由僧人和民間佛教...
運作最成功、影響最廣的佛教慈善機構,是唐代的“悲田養病坊”。佛教有“五福田”一說,“悲田”即其中之一田,主要用來布施貧病孤老,“悲田養病坊”的名稱因此而來。在唐朝,悲田養病坊遍及各地。其經濟來源,早期靠信眾的奉獻和寺院...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唐玄宗下令“京城乞兒,悉令病坊收養,官以本錢收利給之”,於是養病坊兼官辦孤兒院,經費也由國家官本放貸的利息提供。至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擴大了設定範圍,在都城和其他重要城市,分別設定了普救病坊...
悲田坊又稱‘悲田養病坊’。在唐代,武后長安年間(701~704)即已設定。其後,在玄宗·開元五年(717),由於宋璟等人奏請朝廷設定收容孤老貧病人的安養設施,唐朝政府即自僧侶中選任悲田養病使,在長安等地設立悲田養病坊。所以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