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學新編》是東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際明。
基本介紹
- 書名:養生學新編
- 作者:周際明
- ISBN:781111043
- 出版社:東華大學出版社
基本信息,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養生學新編
ISBN:781111043
作者:周際明
出版社:東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22
頁數:339
出版日期:2006-3-1
版次: 1
開本:20cm
包裝:平裝
簡介
本書用現代的科學知識與古老的中國養生學知識相結合,科學、系統地介紹人的生命規律與健康的維護方法等。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大致了解中國傳統養生學的原理、基本內容、主要的養生技能等,掌握如何增進個人身體心理健康的知識與方法,給自己身體帶來健康。在自己健康的基礎上,傳授於周圍的人們,使更多的人懂得“養生學”,學會尊重自然規律、珍惜人的生命,努力工作,充實地生活。
全書分七章,主要內容有:人類生命的起源與生命的衰老機理、中國的傳統醫學對生命起源的認知。養生學的基本理論有陰陽平衡學說、五行說學、精氣神學說、經絡學說等。在套用技術方面,太極拳的技術要點與健身方法。中國氣功的派系:如吐納派、禪定法、存想派、周天派、導引派等,通過氣功的練習可以達到身體與心理方面的健康。中國傳統養生醫學在心理健康上的保健方法有清靜養神法、養性調神法、節慾守神法、怡情暢神法等。傳統養生學的理論基本是中國傳統哲學,主要有儒、道、佛三家。儒家的養生思想強調個人的社會責任感與個人道德修養,並在哲學方面有捨己為公的生死觀。道教的生命觀是樂生、貴生,求長生不死的幻想。道教還有一套複雜的道功與道術。佛教的思想禪定、生死觀等等內容。
目錄
第一章 生命與衰老
第一節 生命的起源與進化
一、生命的誕生
二、傳統醫學對生命起源的認知
三、生命的進化
四、傳統醫學對人類生命進程的認知
第二節 人的自然壽命
第三節 衰老的機理與跡象
一、衰老的概念
二、衰老的特徵
三、有關衰老的學說
四、衰老的各種跡象
五、傳統醫學對衰老的認知
第四節 衰老的原因
一、遺傳因素
二、環境因素
三、心理因素
第二章 傳統養生學
第一節 傳統養生思想的產生和發展概況
一、春秋戰國及以前的養生思想
二、秦漢時期的養生思想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養生思想
四、隋唐時期的養生思想
五、宋元時期的養生思想
六、明清時期的養生思想
第二節 傳統養生學派
一、靜神養生學派
二、動形養生學派
三、調氣養生學派
四、固精養生學派
五、食養養生學派
六、藥餌養生學派
第三節 四個基本論點
一、整體系統
二、天人相應
三、形神合一
四、順應自然
第四節 傳統養生原則
一、身心合一
二、適應四時
三、動靜結合
四、攝養臟腑
第三章 傳統養生理論
第一節 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涵義
二、陰陽的普遍性和相對性
三、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學說的特性
二、五行學說的實質
第三節 精氣神學說
一、精
二、氣
三、神
第四節 經絡學說
一、經絡的概念
二、經絡的作用
三、人體主要的經絡
四、奇經八脈
五、穴位的定位方法
第四章 傳統養生方法
第一節 情志調節法
一、七情五志
二、情志對健康的影響
三、情志對人體衰老的影響
四、情志調節方法
五、笑口常開
六、適當發泄
七、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第二節 太極拳健身法
一、太極拳的創立
二、太極拳的流派
三、太極拳的健身功效
四、太極拳動作的基本要求
五、太極拳練習方法
六、練習太極拳的要點
第三節 氣功養生法
一、氣功流派
二、氣功的養生機理
三、氣功養生的特點
四、氣功修煉的原則
五、練習氣功的基本方法
第四節 按摩益身法
一、推拿按摩
二、按摩祛病的機理
三、按摩的主要手法
四、按摩的注意事項
五、幾種常見疾病的自我按摩
第五節 飲食調養法
一、飲食養生
二、飲食養生的作用
三、飲食養生的原則
四、飲食養生的方法
第六節 起居調適法
一、起居有序
二、勞逸結合
三、順應四季
四、房事節制
第五章 傳統心理養生思想
第一節 傳統醫學心理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古代心理健康思想的特點
一、整體性
二、民族性
第三節 心理健康與健全人格
一、心理健康的標誌
二、健全的人格
第四節 傳統保健心理療法
一、心理保健方法
二、傳統心理療法
第六章 儒、道、佛三家養生思想
第一節 儒家與養生
一、早期儒家的養生思想
二、儒家養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儒家養生重在個人道德修養
四、儒家的生死觀
第二節 道教與養生
一、道教的生命觀
二、對生與死的悟性
三、對長生不死的幻想
四、道教的心理健康觀
五、道教的道功與道術
第三節 佛教與養生
一、佛教的醫學思想
二、佛教與心理健康
三、禪定與養生
四、佛教與飲食
五、佛教的生死觀
第四節 貴生、樂生與養生
一、學會珍惜生命
二、充實地生活
三、養生的意義
第七章 21世紀的養生觀念
第一節 經濟發展對養生觀念的影響
第二節 與健康有關的全球問題
一、環境問題
二、都市化問題
三、飲食衛生問題
第三節 現代文明病及養生
一、慎防電子污染
二、預防現代文明病
三、預防亞健康狀態
第四節 新的健康標準
一、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
二、健康的10條標準
三、健康的“五快三良好”
四、養生之道是永恆的主題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