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和地表徑流

飽和地表徑流

大氣降水落到地面後,一部分蒸發變成水蒸汽返回大氣,一部分下滲到土壤成為地下水,其餘的水沿著斜坡形成漫流,通過沖溝,溪澗,注入河流,匯入海洋。這種水流稱為地表徑流。飽和地表徑流指同位素組成與降雨相同,在已有的或本次降雨建立的飽和層之上、沒有或很少混溶情況下的坡面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飽和地表徑流
  • 外文名:Saturated surface runoff 
  • 特點:同位素組成與降雨相同
  • 區域:飽和層之上
  • 混溶情況:沒有或很少
  • 類別:坡面流
釋義,飽和地面徑流和超滲地面徑流的區別,

釋義

大氣降水落到地面後,一部分蒸發變成水蒸汽返回大氣,一部分下滲到土壤成為地下水,其餘的水沿著斜坡形成漫流,通過沖溝,溪澗,注入河流,匯入海洋。這種水流稱為地表徑流。飽和地表徑流指同位素組成與降雨相同,在已有的或本次降雨建立的飽和層之上、沒有或很少混溶情況下的坡面流。

飽和地面徑流和超滲地面徑流的區別

1)超滲地面徑流的產流機制是指供水與下滲矛盾發生在包氣帶上界面(地面)的產流機制。超滲地面徑流產生的前提條件是:產流界面是地面(包氣帶的上界面);必要條件是要有供水源(降水);充分條件是降雨強度要大於下滲能力。三者都具備才能產生超滲地面徑流。
2)飽和地面徑流產流機制是在表層土壤具有較強透水性情況下的地面產流機制。在天然情況下、絕大多數降雨強度都不能滿足表層土壤的下滲能力,故通常不易形成超滲產流的條件,但在下層有相對弱透水層存在時,當雨強雖小於上層下滲率但大於下層下滲率,就可以形成壤中流。隨著壤中流積水的增加,繼續下雨終將達到地面,即包氣帶全部變成臨時飽和水帶,此時,後繼的降雨所形成的積水將不再是壤中流,而是以地面徑流的形式出現,這種地面徑流稱為飽和地面徑流。由此可見,飽和地面徑流生成的重要特徵是:控制地面徑流發生的並不是上層土層本身的界面和下滲能力,而是其下相對不透水層的界面和下滲能力,以及上層土層本身達到全層飽和的蓄水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