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流

產流(runoff generation)是指降雨量扣除損失形成淨雨的過程。降雨損失包括植物截留、下滲、填窪與蒸發,其中以下滲為主。產流量是指降雨形成徑流的那部分水量,以mm計。由於各流域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和各次降雨特性的差異,產流情況相當複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產流
  • 外文名:runoff generation
  • 釋義:降雨量扣除損失形成淨雨的過程
  • 單位:mm
形式,背景,

形式

為了便於分析計算,把產流概化成兩種形式:(1)蓄滿產流:在南方濕潤地區或北方多雨季節,流域蓄水量較大,地下水位較高,一次降雨後,流域蓄水很容易達到飽和,它不僅產生地表徑流,而且下滲水量中不全是損失,其中一部分成為地下徑流,所以產流包括地面徑流和地下徑流兩部分;(2)超滲產流:在北方乾旱地區或南方少雨季節,流域蓄水較少,地下水埋藏較深,一次降雨後流域蓄水達不到飽和,下滲水量全部屬於損失,不形成地下徑流,只有當降雨強度大於下滲強度時才產生超滲雨,形成地面徑流。

背景

R.E.霍頓在1933年提出,當降雨強度超過土壤的下滲強度時,超過部分形成地面徑流。當土壤濕度已達到田間持水量,土中自由水將穩定進入地下水庫,形成地下徑流。霍頓產流理論可概括為:超滲形成地面徑流,穩定下滲形成地下徑流。20世紀60年代以來,山坡水文學的觀點對此有所發展,認為對缺乏植物的乾旱地區霍頓產流理論是符合的,而對植物茂密的濕潤地區則不符。在濕潤地區,由於存在著腐植土層,下滲能力很大,極難超滲,地面徑流是在表土層土濕達到飽和以後產生的,稱為飽和坡面流。同時,在表土層內部要形成壤中流,在土壤中流動。山坡水文學提出的壤中流與飽和坡面流的觀點,是對霍頓產流理論的發展。此外,山坡水文學還很強調產流在流域面上分布的不均勻性。中國學者在60年代提出在濕潤地區以蓄滿產流為主,乾旱地區以超滲產流為主的結論,與山坡水文學的觀點是一致的。蓄滿產流是指土濕達到田間持水量以後才產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