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清晨聞叩門(飲酒其九)

飲酒·清晨聞叩門

飲酒其九一般指本詞條

《飲酒·清晨聞叩門》是陶淵明的作品。此詩作於陶淵明看破東晉黑暗,辭官隱退之時。陶淵明在偏僻山村,沒有世俗侵擾,時常醉酒之後反而詩興大發,胡亂扯出一張紙,書寫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後,再修改潤色。寫好的詩稿越積越厚,讓老朋友幫忙整理抄錄。一共得到20首詩,陶淵明把這一組詩題為《飲酒二十首》。此詩表現了陶淵明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飲酒·清晨聞叩門》
  • 外文名稱:Drinking wine
  • 作品別名:飲酒
  • 創作年代:東晉
  • 作品出處:《飲酒》
  • 文學體裁五言詩
  • 作者陶淵明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飲酒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①。
問子為誰歟②,田父有好懷③。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④:
“襤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⑤。
一世皆尚同,願君汩其泥⑥。”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⑦。
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⑧!
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⑨。”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倒裳:顛衣倒裳。這句是說急忙迎客,來不及正著衣裳。
②子:指下句的田父,即農夫。與:通歟,語氣詞。
③好懷:好意。這句是說來訪的是位好心腸的農夫。
④壺漿:用壺盛的酒。疑:怪。乖:背戾。這兩句是說農夫提壺酒遠道來問候,怪我和時世不合。
⑤襤縷:同藍縷,衣衫破爛。高棲:指隱居。這兩句是說穿著襤縷的衣衫住在茅屋之中,這不值得做為你的隱居之所。自此以下四句都是農夫勸說的話。
⑥尚同:以同於流俗為貴。一:一本作舉。汩(gǔ古):同淈,攪混。汩其泥:《楚辭·漁父》云:“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即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思。這兩句是說舉世都以隨波逐流為高尚,希望你也同流合污。
⑦稟氣:天賦的氣質。諧:合。寡所諧:難與世俗諧合。這句和上句是說深深感激您的好意,但是我本性就難和世俗苟合。自此以下是陶淵明回答農夫的話。
⑧紆:屈曲。轡:馬韁繩和嚼子。紆轡:回車,指枉道事人。詎:豈。這兩句是說回車改轍誠然可以學習,然而豈不是違反了自己的本意而走入迷途?
⑨共歡此飲:共同歡飲。駕:車駕,借指道路、方向。這兩句是說且一同歡飲吧,我的車駕是不可迴轉的。即初衷不能改變。

白話譯文

清早就聽敲門聲,不及整衣去開門。請問來者是何人?善良老農懷好心。攜酒遠道來問候,怪我與世相離分。“破衣爛衫茅屋下,不值先生寄貴身。舉世同流以為貴,願君隨俗莫認真。”“深深感謝父老言,無奈天生不合群。仕途做官誠可學,違背初衷是迷心。姑且一同歡飲酒,決不返車往回奔!”

作品鑑賞

《飲酒》組詩第九首《飲酒·清晨聞叩門》,是一篇假設問答以表示詩人堅持隱居避世、拒絕仕宦決心的詩作。這首詩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它使人們能更清楚地了解陶淵明歸隱後的生活,以及他對“仕”與“隱”的認識和思索。
詩以清晨的叩門聲發端,全篇皆在自然而融洽的氣氛中。清早,詩人就聽見有人敲門,他急忙起身,連衣服也顧不得穿好,便趕去開門。“倒裳”,用《詩經·齊風》“東方未明,顛倒衣裳”之意,風趣地寫出詩人一早急起迎客的匆忙情形。“問子為誰歟?田父有好懷”:問一聲來者是誰?原來是一位老農前來問候。“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此兩句是詩人以轉述的口氣說出田父的來意:他提著酒壺遠道來探望,為的是懷疑我與時世相違背。緊接四句便記下田父的勸說之辭。這位田父的意思也並非是贊同當時的社會風氣,只覺得詩人如此衣衫破敝、居住在低矮的茅屋中,未免太委屈,實在不是高士隱居之地。“繿縷”,同“襤褸”。“尚同”,主張同流合污的意思。“汩其泥”,語出《楚辭·漁父》:“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意謂姑且與世人同浮沉,不要獨清。再下六句,則是詩人對田父的回答,亦可視作作者的自勉之辭:我深深地感謝老人家的善意勸告,但是自己的稟性、氣質不能與世俗相諧洽;攬轡回車、再入仕途,誠然可以跟著人家學,可違背了自己的意願和初衷,豈不是太糊塗了嗎?咱們暫且快樂地喝酒吧,我的車是不能迴轉的!語氣雖然謙恭而委婉,但是所表示的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決心走隱逸之路的態度,又是何等堅決!“吾駕不可回”,這正是詩人最後的誓言。
詩意圖詩意圖
從詩的藝術構思來看,全篇設為問答,與《楚辭·漁父》篇有著相近之處。而且非特形似,神亦似之。從詩的內容來看,屈子“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剛正之氣,亦正為詩人所繼承和發揚。陶淵明雖未像屈子那樣“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但從田父所言的“繿縷茅搪”看,他的生活也是極其簡陋的。所以他的寧守貧賤、絕意仕進,也和屈子一樣是難能可貴的。此外,詩人將日常生活中的瑣細之事,如開門迎客,對酒談天,都寫入詩中,而且又寫得親切自然,豐腴有味,純樸動人,這也是作品的高妙之處。全篇看似舒緩,卻於表面散漫的行文中,處處蘊含著不流於世俗的高尚精神。

作者簡介

陶淵明
(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於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公元393年(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歲到公元405年(晉安帝義熙元年)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公元406年(義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歸田後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