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荷花者

《食荷花者》是英國詩人阿爾弗雷德·丁尼生創作的詩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食荷花者
  • 外文名稱:The Lotus-Eaters
  • 創作年代:1831
  • 作者:阿爾弗雷德·丁尼生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阿爾弗雷德·丁尼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收錄在1831年發表的《詩集》(Poems)中。詩歌以荷馬史詩中奧德賽海上流浪的故事為背景。特洛伊戰爭的英雄們在返家的途中遇到風暴,船隻被吹離了航道。下午,他們到達了一個島嶼。水手們吃了食荷花者帶來的荷花的花朵和果實,仿佛進入了沉沉的夢鄉。荷花使他們厭倦了流浪,寧可盤桓在島上。吃了荷花的水手宣布他永遠都不要回家了,所有的水手都開始歌頌這個決定。接下來八個編號的詩節是水手們的合唱,表達了他們要永遠留下來的決心。在第二節中他們質疑為什麼人類是自然界中唯一必須辛苦跋涉的生物,水手們宣稱自然界中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其旺盛和衰退的特定生命期限,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累積起來,我們所有的成就最終都是毫無結果,於是他們又開始質疑勞苦一生的意義。第五節呼應第一節中對自我放任的嚮往,水手們描繪了每天無所事事,終日睡覺、做夢、吃荷花、看海浪的生活圖景。在第六節中,水手們分析認為自己的家人可能已經忘了他們,雖然他們對妻兒有著甜美的回憶,但是經歷了特洛伊十年的戰爭,他們的兒子已經長大繼承家業,現在回去只能引起不必要的混亂和騷動。在第七節中,水手們享受著島上愉悅的聲音和景色,想像著躺在花床上看河水流淌,聽洞穴回聲。最後,詩歌以水手們要在荷花島上度過餘生的誓言而結束。《食荷花者》分為兩部分:敘事部分和頌歌部分,作品不僅借鑑了荷馬的《奧德賽》,還借用了《聖經》創世紀中伊甸園的故事。丁尼生在詩中描繪了一個誘人的、沒有勞苦的生活景象,同時又暗示了水手們在花朵催眠的作用下欺騙自己。食荷花意味著放棄現實而活在表象中,丁尼生迫使讀者們考慮這種沒有勞苦的生活的誘惑,從而揭示出這樣的道理:雖然人們都希望過上無憂無慮、輕鬆的生活,但是沒有了挑戰、渴望和鬥爭,很少會有人得到真正的快樂。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維多利亞時代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他是林肯郡一個牧師的兒子,八歲開始寫詩,十四歲時創作詩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