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腦(食學的基本概念)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食腦是肌體內轉化食物的智慧系統。是食學基本概念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食腦 
  • 別名:食物轉化之腦 
定義和內涵,“食化為肌”原理,“食腦為君”原理,

定義和內涵

食腦是“食物轉化之腦”的簡稱,是肌體內轉化食物的智慧系統。食物轉化為肌體,需要基因、氧氣、溫度等因素的支持,這是一個極度智慧的系統。從它的智慧性來看,毫不遜色於頭腦 (大腦),可以稱為食腦,食腦不僅僅存在於消化系統,也不僅僅局限於腸腦、腹腦,其中的轉化機理尚待深入地探索認知。

“食化為肌”原理

人的肌體是由食物轉化而來,包括骨骼、血液、內臟、肌肉、大腦、皮膚、毛髮等等。這是一個複雜的轉化過程,是一個極度智慧的系統。可以這樣說,沒有食物就沒有肌體,沒有食物就沒有生命。“食化為肌”原理揭示了食物與肌體的之間的本質關係。
人的肌體是由食物轉化而來,這不是僅靠營養學能夠解決的問題,這是食物與人的肌體之間物質形態轉化的客觀規律。以往常說吃是為了“充飢”,是為了解決餓的問題,這樣的認識是不夠的。其實,吃的本質首先是“化肌”,特別是在兒童少年的成長期,然後才是充飢。“食化為肌”原理說明,要從生命、生存的角度重新認識吃事。以往食物與人的生命之間的關係被低估了。

“食腦為君”原理

從食腦與頭腦的關係角度,可以引申出“食腦為君”原理,即“食腦決定肌體的生存與健康,頭腦是在為食腦服務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食腦指揮頭腦,頭腦指揮不了食腦,二者是君臣關係,只有頭腦服從食腦才能實現健康長壽。反之則會威脅健康和生存”。
食腦的出現時間早於頭腦,食腦的誕生可追溯到環節動物的真體腔出現,食物轉化系統的器官約形成於 5 億年前的寒武紀。頭腦誕生的標誌是約2億年前哺乳動物大腦皮層的出現。二者相差以億年計。頭腦是在滿足食腦需求的過程中逐漸演化出來的,是為食腦服務的,人類頭腦再發達,依舊是食腦之臣,為食腦服務的地位沒有變化。食腦存則頭腦存,食腦亡則頭腦亡。反之,頭腦停止活動了,人依舊可以存活。
面對食物頭腦會產生誤判。許多時候,人們吃飯並非是按照自己的生理需求,而是有諸多社會需求,例如過年過節、婚喪嫁娶、親友交往等等。此時常常會大吃一餐,時常會吃撐不適,久而久之會傷害身體健康。許多時候的“餓”,其實並非是肚子餓,而是嘴饞的餓,“怎么好吃怎么來”,沒有聆聽腸胃的訴求,這是頭腦的誤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