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頻數法

食物頻數法

食物頻數法是估計被調查者在指定的一段時期內吃某些食物的頻率的一種方法。這些食物類型指在各種食物都比較充裕的條件下,以問卷形式進行膳食調查,以調查個體經常性的食物攝入種類,經常在膳食與健康關係的流行病學研究調查中使用。根據每日、每周、每月甚至每年所食各種食物的次數或食物的種類來評價膳食營養狀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食物頻數法
  • 外文名:food frequency method
  • 拼音:shí wù pín shù fǎ
  • 套用:膳食調查
  • 作用:評價膳食營養狀況
  • 方式:問卷
簡介,內容,

簡介

食物頻率法/食物頻數法(foodfrequencymethod)是估計被調查者在指定的一段時期內吃某些食物的頻率的一種方法。這些食物類型指在各種食物都比較充裕的條件下,以問卷形式進行膳食調查,以調查個體經常性的食物攝入種類,經常在膳食與健康關係的流行病學研究調查中使用。根據每日、每周、每月甚至每年所食各種食物的次數或食物的種類來評價膳食營養狀況。
從20世紀50年代起,營養學家經過30多年的研究發展了食物頻率法。在實際使用中,可分為定性、定量和半定量的食物頻率法。近年來被套用於了解一定時間內的平時攝入量,以研究既往膳食習慣和某些慢性疾病的關係。
在過去幾十年里食物頻率法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在流行病學研究膳食與慢性病關係時,可以用食物頻率法得到數據結果,根據被調查特定食物攝入情況,對個體進行分級或分組。與膳食史法相比,食物頻率法對調查員與應答者的負擔較小,工作量也少。使用食物頻率法,因為調查表是標準化的,這大大減少了不同調查員之間調查的偏倚。如果採用郵寄食物頻率調查表進行調查時,一定要附帶填寫說明書。

內容

食物頻率問卷隨著所列食物的不同、參考時間的長短、指定頻率間隔的不同、估計食物份額的方法不同、食物頻率法的管理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這些都被認為是食物頻率法。該法操作程式差別很大,在不同人群中實行也有很大不同,因此有必要驗證該法在特定條件和特殊人群中套用的有效性。
食物頻率法的問卷應包括兩方面:一是食物名單;二是食物的頻率,即在一定時期內所食某種食物的次數。食物名單的確定要根據調查的目的,選擇被調查經常使用的食物、含有所要研究營養成分的食物或被調查者之間攝入狀況差異較大的食物。如果進行綜合性膳食攝入狀況評價,則採用被調查對象的常用食物;研究與營養有關的疾病和膳食攝入的關係,則採用與相關疾病有關的幾種食物或含有特殊營養素的食物。
定性的食物頻率法調查,通常是指得到每種食物特定時期內(例如過去1個月)所吃的次數,而不收集食物量、份額大小的資料。調查期的長短可從短到幾天、1周、1個月或是3個月到1年以上。回答者可回答從1周到1年內的各種食物攝入次數,從每月吃1次到每天1次、每周6次或更多。食物頻率調查表可由調查員填寫,或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被調查者填寫。
定量食物頻率法,可以得到不同人群食物和營養素的攝入量,並分析膳食因素與疾病的關係。食物頻率調查的食物種類,取決於調查的目的,定量方法要求受試者提供所吃食物的數量,通常藉助於測量輔助物。採用半定量方法時,研究者常常提供標準(或準確)的食物份額大小的參考樣品,供受試者在應答時作為估計食物量的參考。如果一個調查是為了了解某些營養素的攝入量,就要調查富含這種營養的食物如鈣、維生素A
為了計算這些營養素的攝入量,需要列出含這些營養素豐富的食物。套用估計平均食物份額大小來計算攝入量。
食物頻率法提示了一個個體通常各食物組的攝入情況,當調查包含有食物份額大小或某些食物消耗信息時,可以根據個體營養素攝入量進行評價或分級。
該法可以由調查員管理進行或由被調查對象自己進行。由被調查對象自己進行的調查表可能幾乎不需要花時間來完善、編碼等。應答者負擔輕,因此應答率高。該法調查容易實現自動化,而且費用低。食物頻率法的主要優點是能夠迅速得到平時食物攝入種類和攝入量,反映長期營養素攝取模式;可以做為研究慢性病與膳食模式關係的依據;其結果也可作為在民眾中進行膳食知道宣傳教育的參考。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可以用來研究膳食與疾病之間的關係。
食物頻率法的缺點是需要對過去的食物進行回憶,應答者的負擔取決於所列食物的數量、複雜性以及量化過程等;與其他方法相比,對食物份額大小的量化不準確。
另外,編制、驗證食物表會需要一定時間和精力;該法不能提供每天之間的變異信息;具有特定文化習俗地區人群的食物具有特殊性,在所列食物表中沒有,因此對人群不同亞群組該法的適用性是有疑問的;較長的食物表、較長的回顧時間經常會導致攝入量偏高;而且回答有關食物頻率問題的認知過程可能十分複雜,比那些關於每日食物模式的問題要複雜的多。當前的食物模式可能影響對過去的膳食回顧,從而產生偏倚,準確性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