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成癮

食物成癮

食物成癮作為一種精神疾病已經得到了研究成果的證實。其症狀是太能吃,不吃東西就會難受和焦躁,甚至出現一些病態的表現,”。“貪吃”不僅會導致體型的“橫向發展”,還會損傷大腦的腦白質,讓人變笨。

基本介紹

  • 別稱:食物成癮
  • 中醫病名:好嗜症
  • 就診科室:內科
  • 多發群體:體型較胖
  • 常見發病部位:身體
  • 常見病因:貪吃
  • 常見症狀:太能吃,不吃東西就會難受和焦躁
  • 傳染性:無
  • 傳播途徑:無
概述,科學研究,目標人群,原因,所導致的後果,診斷標準,治療方法,

概述

食物成癮
食物成癮食物成癮
2015年7月28日,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精神病學系教授劉一軍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身醫學臨床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上透露,“食物成癮”作為一種精神疾病已經得到了研究成果的證實。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食物成癮患者的大腦神經影像與海洛因依賴患者相似。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和快餐都是食物成癮的“導火索”。“貪吃”不僅會導致體型的“橫向發展”,還會損傷大腦的腦白質,讓人變笨。如果要將“食物成癮”戒掉,需要1至2年時間,而且復發率達80%。

科學研究

食物成癮
食物成癮食物成癮
早在2007年,美國的40餘位專家就在耶魯大學聯合提出了“食物成癮”的概念。太能吃,不吃東西就會難受和焦躁,甚至出現一些病態的表現,這樣的症狀便是“食物成癮”的範疇。
為什麼會出現食物成癮的表現呢?專家稱,“食物成癮”的結論在動物實驗和影像學實驗中都找到了研究的證明。“通過研究小白鼠的進食過程,我們發現,對甜食特別渴求的小白鼠,一旦不給它吃就會產生狂躁、抑鬱等情緒表現,其神經影像功能、結構與海洛因依賴基本一致。”
另一項能夠證實這一結論的還有高糖食物奶昔的對比實驗。實驗參與者在食用了兩種含糖量不同的奶昔之後,接受了核磁共振的檢查,檢查結果發現,食用了高糖含量奶昔的實驗參與者相比於食用了低糖奶昔的參與者有了明顯的飢餓感。高糖含量的食物刺激了大腦中的特定區域,從而不斷釋放出對食物渴求的信號,暗示著管不住嘴的吃貨們“繼續吃”。

目標人群

“食物成癮”有一定的範圍,不是所有人都是“食物成癮”的吃貨。“首先,便是BMI(身體質量指數)大於28,其次必須同時滿足吃東西停不下來和停止吃東西就感到不舒服兩個條件。”在醫學定義上,BMI大於28便屬於肥胖的範疇。所以,“食物成癮”可以算成是肥胖人士的專有名詞。

原因

食物成癮的原因比較複雜,有的可能與自身的基因有關係。但從食物成癮者的選擇來看,越是好看的食物越容易上癮,包括醃製食物和快餐類產品。得不到這樣的食物,成癮者就會產生跟酒癮者、菸癮者一樣的焦慮、沮喪和緊張等情緒。反之,會有興奮和滿足感。

所導致的後果

食物成癮
食物成癮食物成癮
“食物成癮”所導致的後果可不僅僅是體型上的“橫向發展”,大腦的運動速度也會變慢。中大醫院心身醫學臨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袁勇貴用高糖高脂食物舉了個例子。這一類食物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但人們在吃完高糖高脂食物後,大腦便會受刺激,在體內生成更多的名為內啡肽的化學物質,讓人倍感愉悅,再刺激人吃掉更多此類食物,從而讓人感到鎮靜和快樂。吃得越多,身體就會越來越臃腫。

診斷標準

一般而言,如果一個人特別能吃,不吃東西就會感到難受、焦躁,甚至出現病態行為,就像患有強迫症一樣,並且一停下就感到心跳加速、焦慮等,上述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就要及時就醫了。

治療方法

目前對於“食物成癮”的肥胖並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法,主要通過藥物治療、認知行為干預等,但治療周期較長,需1—2年時間。通過對肥胖人群的干預治療,比如縮胃手術後,患者的腦白質損傷也會慢慢恢復,食物依賴也會有所下降。但是,治療好了並不代表“萬事大吉”,“食物成癮”的復發率高達8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