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官監陪葬墓在獅子山楚王墓外墓道後段的東北角,有一座陪葬墓,死者為男性,葬具為木棺。根據其佩戴的印章,墓主人的身份為“食官監”,是負責楚王膳食的官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食官監陪葬墓
- 所屬年代:西漢
食官監陪葬墓在獅子山楚王墓外墓道後段的東北角,有一座陪葬墓,死者為男性,葬具為木棺。根據其佩戴的印章,墓主人的身份為“食官監”,是負責楚王膳食的官員。
食官監陪葬墓在獅子山楚王墓外墓道後段的東北角,有一座陪葬墓,死者為男性,葬具為木棺。根據其佩戴的印章,墓主人的身份為“食官監”,是負責楚王膳食的官員。文物特徵因其身份較高,隨葬有5件銅鼎、5件玉壁,另有精美的玉枕、玉璜、...
在墓北約百米處,另有一山,叫後樓山,考古工作者已經在該山上發掘出十餘座豎穴石室墓,這些墓多在一側或一端鑿有洞室,出土器物也較豐富,計有玉璧、玉璜、玉枕、玉覆面及一些銅器、陶器等。顯然這些是北洞山楚王墓的陪葬墓。 關於“司馬桓魋墓”,有人考證為北洞山楚王墓的王后墓。(二)馱籃山漢墓 該墓...
2014年11月6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明透露,在上官婉兒墓中殘存骸骨,經過檢測被證實為黃牛的枕骨。由此表明,要通過墓中骸骨復原上官婉兒容貌已無可能。引發謎團 1 黃牛骨緣何出現在墓中?雨水帶來?陪葬品?詛咒之物?上官婉兒墓葬項目考古隊領隊李明說,墓室曾遭到大規模破壞,連墓室內的鋪地磚都被人揭取...
墓址 馬周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鎮上古村東北1千米。為昭陵陪葬墓。封土堆為圓錐形,四周被削損,西側鑿有小窯。高3.43米,底徑14.50米,周長41.50米。冢前立石碑一通。墓碑 馬周碑,唐上元元年(674年)十月六日立。碑螭首圭額,身首高358厘米,下寬116厘米,厚39厘米。額陽刻篆書4行,行3字,文為“...
在前面墓道接口處,考古工作者清理了一座陪葬墓。這種在直墓葬入口發現陪葬墓的情況,在全國還是首次。在其中所出土死者佩帶的印章上刻有“食官監印”四個字,說明此人是負責墓主人膳食方面的一個官員。主墓室。四塊塞石一組,一共四組、十六塊塞石,呈“田”字形把墓道封堵了整整十米。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
高力士墓位於陝西省蒲城縣保南鄉山西村,它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但由於1999年出土後保存簡陋,大風等自然因素將對墓內的文物造成嚴重傷害,蒲城縣文物局、渭南市計畫部門已於2004年審批通過並立項,將成立高力士墓博物館,初步資金預算有710萬元。如今高力士墓占地2畝,建成後的高力士墓博物館將占地18畝。影視...
77米。東列石人,形制基本與崇陵同,而莊陵石人腰帶前後正中谷佩有花結長帛,西列石人,形制與光陵同。在陵南,東南和神道石刻北,還發現小石人8個,大部分殘損。莊陵陪葬墓,據長安志載有一座,為悼懷太子李普,《唐會要》卷二十一載:莊陵陪葬有悼懷太子普。現於莊陵東北800米有一陪葬墓,今已無考。
徐州獅子山“食官監”陪葬墓及相關問題簡論 秦陵K9901陪葬坑夯土遺蹟保存狀況研究 甘青地區出土早期彩陶科學研究述評 會寧牛門洞遺址出土馬家窯文化彩陶顏料分析 如何使遺址性博物館“活”起來 ——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漢陽陵博物院、梁帶村遺址為例 中華優秀文化海外推廣途徑之探索 ——出訪美國的收穫與啟示 信息傳播...
。史料索引 《舊唐書·卷六十二·列傳第十二》《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後世紀念 楊恭仁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是唐太宗昭陵陪葬墓。其墓誌於1979年出土,現藏於昭陵博物館。志石長87.4厘米、厚14厘米,蓋面篆書“大唐故特進觀國公楊君墓誌”十二字。志文正書,凡37行,行37字,無撰、書者姓名。
曾發掘漢陽陵陪葬墓群、漢陽陵古城遺址、唐馮師訓墓碑、唐秋官尚書李晦墓等。李晦墓志銘並蓋及墓碑存高陵縣文化館,墓中出土三彩騎馬俑、三彩井台、三彩碾盤等存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由於渭水北移沖刷和人為挖掘開發,塬體不斷萎縮,今高陵境內僅存梁村塬至米家崖一帶還可見昔日風光。8、距河門:明清高陵縣城東門。
溫彥博墓 溫彥博墓是昭陵陪葬墓之一,位於陝西禮泉縣。虞恭公碑 《虞恭公碑》,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又稱《溫公碑》、《溫彥博碑》,是昭陵陪葬碑之一,現存於昭陵博物館,由岑文本撰文,歐陽詢書寫,共36行,滿行77字。歷代書家對此碑評價甚高,《金石錄》(趙明誠撰)、《...
昭陵陪葬 昭陵還分布有功臣貴戚等陪葬墓167座, 已知墓主姓名的有57座,形成一個龐大的陵園。這是援引漢代的制度,唐代從獻陵開始。起初只限於賜葬,隨後允許申請陪葬,漸次擴到子孫亦可從葬陪陵。據昭陵有碑及出土墓誌記載:陪葬者或享受國葬,喪葬所需概由官府;或官為立碑;或贈米粟布帛;或賜衣物;或給羽葆...
根據茂陵陪葬墓分布,衛長公主很可能去世後與其第一任丈夫平陽共侯曹襄合葬於茂陵。人物生平 《史記》和《漢書》中對衛長公主的記載,都只是關於她的兩次婚姻。第一次,親上作親,衛長公主下嫁第五代平陽侯曹襄。平陽曹氏門楣顯赫,其祖為西漢開國功臣曹參。曹參身經百戰屢建戰功,在《史記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功...
陵園內外,有許多陪葬墓和殉葬坑,有的已經發掘。墳丘西側的車馬坑埋置銅質的車馬模型,製作異常精緻。陵園東門外有規模巨大的秦兵馬俑坑,埋置大量的陶質兵馬俑,其形體大小與真人真馬相等。漢帝陵 除文帝的霸陵在陝西省西安市東郊、宣帝的杜陵在西安市東南郊以外,其餘9帝的陵都在渭水以北鹹陽市至興平縣的境內...
六十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長陵的一座陪葬墓附近發現了大量陪葬坑,坑內出土了三千多陶人、陶馬。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對此墓進行長達五年之久的考占發掘.這座墓規模巨大、構築複雜,為已發掘的漢墓所罕見,在西漢帝陵陪葬墓中很有代表性。此墓位於長陵東部,在今鹹陽市秦都區肖家村鄉楊家灣村北。從其地貌來看,該...
陵西北500米處有王皇后墓。陵東北500米處有28座陪葬墓,排列有序,東西4行,每行7座,俗稱"二十八宿"。南邊一組陪葬墓原先可能有7座,又叫"七妃冢"。現存陪葬墓18座,主要陪葬者有王鳳、王莽妻和馮奉世等。1996年在陵北500米處出土了一批玉器文物,有玉馬、玉獅、玉熊、玉辟邪、玉鷹和玉俑頭等。1956年...
經實測,該墓封土底部東長127米,西長127.7米,南寬108.3米,北寬102.5米,高23.99米。方形,上小底大,封土體積為15萬立方米,占地面積13495.60平方米。在距墓頂13米處內收成台,台東西兩邊各寬3.5米,南北兩邊各寬4.5米。在陪葬墓中李夫人陵墓最大。雖然被霍光追封皇后,但是無論史書還是文學作品仍...
園內生產、窖藏、屯兵屯糧的場景有榷場、蕃食一條街、國學館、御倉、國官窖、通濟監(造幣廠)、蕃樂館、文思院、絲竹院、磚窯遺址、祭天台、墓群以及環境建設等。西夏農莊則是御莊党項風情區域之延伸,再現党項人“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使”的舊貌。西夏軍寨是利用大水口一片洪積扇戈壁灘,闢建西夏國右廂...
之後,朱買臣自己在路上邊走邊歌詠,背著柴在墓間行走。他的前妻和丈夫都去上墳,看到朱買臣又冷又餓,召喚他給他飯吃。進京為官 漢景帝後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漢景帝駕崩,太子劉徹繼位登基,是為漢武帝。又過了幾年,朱買臣經朋友幫忙,介紹到會稽郡當一名差役。年末,會稽郡上計吏要進京匯報,派朱買臣...
官至左領軍大將軍,封虢國公,子孫襲爵。張士貴去世後,唐高宗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贈輔國大將軍,諡號曰襄。並詔贈東園秘器,給以儀仗之榮,陪葬太宗李世民於昭陵。當朝宰相上官儀親自為其撰寫的墓志銘,是在張士貴辭世1300餘年後的1972年,才從陝西禮縣馬寨村昭陵張士貴陪葬墓中發掘出土的。《大唐故輔國大將軍...
驅駟紛衢。鄙衛尉(程不識)之耳語,輕棘門(呂布)之兒戲。汝陰侯之所重,不遺大俠;關長生之所親,坐多長者。固已錙銖寇賈,抑揚樊酈(樊噲、酈商)。閱水空馳,奔駒溘遠。牛進達墓誌1976年出土於陝西禮泉縣昭陵陪葬墓群中,對其事跡有較詳細記載,可查閱三秦出版社《昭陵碑誌》第20頁、第122頁。
褚亮墓及碑 褚亮墓位於陝西省鹹陽市禮泉縣煙霞鎮官廳村,屬昭陵陪葬墓。墓封土為圓丘形,夯築,底徑18米,殘高5米。墓前原有“禇亮碑”,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館。碑身首高298厘米,下寬110厘米,厚39厘米。碑額篆體兼隸陰刻“大唐禇卿之碑”,碑文撰者不詳,傳為殷仲容書,清初林侗《唐昭陵石跡考略》認為此...
大秦皇帝很牛X,他叫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雖然當年他搞了很多“政績工程”,但仍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財富:他建了個長城在北京;修了個靈渠在廣西;當然最著名的是,當年修墓陪葬的幾大坑的兵馬俑震驚現世,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這么多個“不小心”促成了後世對他的念念不忘。幾千年過去了,歷史...
附表五清朝皇陵陪葬墓表/280 作者簡介 徐廣源,男,滿族,1946年3月出生,河北省遵化市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從事清朝后妃和清陵的研究。先後參加過裕陵(乾隆帝陵)地宮、慈禧陵地宮、容妃(香妃)地宮和純惠皇貴妃地宮的清理工作;親手找到了容妃(香妃)的頭顱骨;親自整理過慈禧的遺體。並探視過乾隆帝...
北京料器起源於何時,尚不得而知,但遠古時,已有女媧煉五色石補天的傳說,古籍中亦有“銷爍五石,鑄以成器,磨礪生光”之記載。兩千多年前的“中山王”古墓陪葬品中,就發現有琉璃碗和料器珠子。北京是元、明、清幾朝的都城,各種工藝匠人云集,也是料器的主要產地。據民間傳說,明朝時,有一位廣東張姓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