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走廊

鳥選擇落腳地,一是看環境,二是看食物。之所以叫“飛鳥走廊”,一當然是因為鳥會飛,活動範圍不會像爬行動物那么受限,研究起來也比較好著手;二是因為大多數鳥處於較高級別的消費者,對其他生物具有明顯的調控作用。“飛鳥走廊”的一個最直白的描述是——鳥類旅館,為鳥類提供合適的食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鳥走廊
  • 外文名:Flying bird corridor
背景,介紹,發起人,

背景

當為人修建的加油站遍地開花,公路四通八達的時候,我們不知不覺中侵占並切斷了原本屬於野生生物的“活動路線”,造成或加劇地域生物種群的隔離效應,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生態孤島。更為嚴重的是,通過不合理的綠化、硬化,大範圍更改地域上的植物結構,從根本上破壞了地域上原本的食物鏈結構,不僅造成生物群營養不良甚至是鬧饑荒,更破壞了原來以生命體調製生命體的生態平衡狀態。後期不斷通過人工噴藥等物理、化學、生化作用對生態平衡進行改造,使之符合設計者的審美觀為標準,而很少考慮其他生物的福利。
這就是目前廈門,乃至中國城鄉建設的普遍情況,從中可以很直接地看到野外的鳥總比市區的鳥快活的原因。而試圖去改善這種城鄉建設狀況,維護物種多樣性,就是提出飛鳥走廊計畫的原因。

介紹

“飛鳥走廊”計畫大致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推廣野生漿果類植物,改善鳥類在擁擠的城市環境中的飲食,倡導自然資源的不完全占有原則,倡導傳統文化精髓的保護和發揚光大;
第二部分:擬建立一個去人工化的飛鳥走廊計畫核心區,為野生動植物騰出專屬空間,為旅途中的鳥類提供合適的食宿條件,保護本土生物多樣性,並可以此為基礎開展其他生態產業;
第三部分:依據廈門市鳥類分布和遷徙路線,建立多個野生主題園區,形成由點及線的布局,由線決定面的功能的結構,改善因城市區域隔離引起的“生態孤島”境況;同時還可融合廈門精神文化產業一併發展,具體可參閱“飛鳥走廊計畫松山核心區初步解析”。
飛鳥走廊計畫計畫主旨在於維持城市物種多樣性,引導野生動物參與到城市中的生態平衡調控機制中;同時具備經濟資源開發和文化傳承的功能模組,可實現經濟、社會、人文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目前計畫仍是概念性的理論,迫切需要實踐的檢驗,歡迎各位給予支持和批評。

發起人

飛鳥走廊計畫是由陳澤閩,於2009年初次在廈門觀鳥協會論壇里提起,是通過本科四年(AD2006-2010)里對廈門城鄉生態環境的觀察,而提出來的一個初步的想法。自2009-2010年,在對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三社村松山社進行一年的觀察調研後,並經過資料收集和整理,而再次提起的一個較為具體的計畫。目前飛鳥走廊計畫已處於試運行階段,即第一部分的運轉過程。
陳澤閩,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海洋科學專業2010屆畢業生,出生年月:1987/6,身高:183c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