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雲橋,又名步雲橋,俗稱後墩橋。位於福建省壽寧縣鰲陽鎮後墩村內,始建於明天順年間(1457-1564),後毀。後建毀,現橋為中華民國27年(1938)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飛雲橋
- 地理位置:福建省壽寧縣
- 始建時間:明天順年間
- 長:29.2米
建設沿革,廊橋構造,文物保護,
建設沿革
明天順七年(1463)縣丞李貞、邑人吳永忠募建;
民國二十七年(1938)重建;
1995年修繕。
廊橋構造
兩端橋堍用條石砌築。長29.2米,寬5.3米,孔跨18.8米。東南與西北走向,13開間,56柱。上覆雙坡頂,中間升出牌樓式(中高左右低)歇山頂。橋內設二個神龕,中間祀臨水夫人,左祀黃三公(本地神)。
文物保護
和壽寧縣城另外兩座廊橋一樣,這座橋也於近年進行了一次全面修復,遠遠看去潔亮如新。橋周邊的擋風雨板被塗成藍色,廊柱是大紅色。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緊挨著廊橋旁建著一座石拱橋。
為何一處建兩橋?
原來,一條小溪將後墩村一分為二,溪上只有這樣一座廊橋供鄉民往來進出,橋內供奉神仙,而村民勞作挑糞、老人去世送葬皆從橋上走,老尼姑和村中幾個年長者感於此有對神仙不恭,遂發動村民集資,老尼姑外出四處化緣募捐,籌資了一筆錢。
1990年,在緊挨廊橋旁建了一座石拱橋。如今,鄉民們往來更多從石拱橋上走過,廊橋倒純粹成了供信男信女們祭拜的處所,成為一道標誌,一幅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