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里鄉
- 外文名:Fly in the township
- 茶園面積:9千8百餘畝
- 總面積:約58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2萬5千餘畝
- 著名地區:飛鯉橋,三立村,秀水村
- 地理位置:郎溪縣西南方向距離縣城約15公里
行政區劃,飛鯉橋,三立村,秀水村,齊村村,振興村,龍塘村,黃香村,湖濱村,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人口面積,風景名勝,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飛里鄉位於居於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西南方向,距離縣城約15公里,與幸福、畢橋、十字三個鄉鎮接壤。現飛里鄉轄區面積58平方公里,轄三立、秀水、齊村、振興、龍塘、黃香和湖濱7個村民委員會,全鄉人口1976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44人。耕地20668畝,林地23656畝,茶園1922畝,水面3000餘畝。縣茶場設於境內,有茶園5302畝。2004年投資420萬元修通了集鎮通往縣城的“跑飛路”,公路可通縣城、畢橋和幸福。西濱南漪湖,水路可通蕪湖。盛產茶葉、山芋和油菜,特產有毛蟹、青蝦、銀魚和各類淡水魚。
飛鯉橋
飛鯉橋位於飛里鄉老街中部,三孔石拱橋。長18米,寬4.7米。據清康熙《建平縣誌》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徽人童念忠建 ,俗傳運木架橋時有鯉躍木上,因名。初為木橋,後木朽,明萬曆三年(1575年),生員韓荊等更造以後,有徽頜義官黃時濟助銀30兩。後又圮,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韓文烈、韓大模重建。今石橋是民國6年(1917年)修,民國8年(1919年)竣工。民國10年(1921年)與1964年又兩次整修。
三立村
三立村位於飛里鄉的南面,南與十字鎮緊鄰,西與畢橋鎮相連。
1961年8月,成立原三立村(含三立和趙陽村),
1982年3月分成三立和趙陽兩個村,
2000年3月三立和趙陽又合併為現在的三立村。據傳,在清朝末期,旌德有個武舉人江鵬飛來到現在的三立堂村民組開館設堂授武,館訓為:立言、立行、立德。所在村民組因名三立堂,後人因此而將該村命名為三立村。轄11個自然村,2232人,總面積5.5平方公里,水田2080畝,林場60畝。三立村以產茶出名,境內有大小精粗製茶廠26個,年產乾茶近20萬擔,產值達8000萬元。
秀水村
秀水村位於飛里鄉的東南面,南與省級十字經濟開發區緊鄰,東北和十字鎮相連。1960年由原秀水村分成現在的秀水村和齊村村。秀水村的地形為兩山夾一衝,境內有一口比較大的當家塘―――神塘,上游到高井廟林場,下游通南漪湖,由大小不同的十幾個塘口組成,塘中心有小島。原來島上枸骨冬枝繁葉茂,池水清澈見底,山水交錯輝映、雋秀相依,故而得名秀水。轄12個自然村,1821人,總面積5.7平方公里,承包面積2852畝,林場400畝,境內有一座小(二)型水庫-――南陽水庫。
齊村村
齊村村位於飛里鄉的南面,西與畢橋鎮接壤,東和十字鎮相連。
1960年前屬原秀水村,同年5月分出齊村村。因齊村村林場處有一老廟叫齊村廟,村因廟而名。轄16個自然村,2368人,總面積5.7平方公里,水田1900畝,承包面積2343畝,林場127畝。
振興村
振興村位於飛里鄉的東面,鄉政府駐地其轄區內,東北與南豐鎮接壤,東南與十字鎮緊鄰,西北和幸福鄉相連。
在2000年由原飛里、白米、十里三村合併而成。
1960年由原飛里村分成白米、白水和飛里三個村,十里村在1961年前屬原回龍村。原白米村的地形為一山搭兩窪,因為水系好氣候宜而盛產優質大米而名;飛里村因飛鯉橋名;十里村因其到飛里鄉和到郎溪均為十里路而名。轄28個自然村,總面積13.8平方公里,3611人,水田3015畝,承包面積4965畝,林場550畝。境內有兩座小(二)型水庫,莊村和王門水庫。
龍塘村
龍塘村位於飛里鄉的西北面,東北與幸福鄉接壤。
1959年由原十里大隊分成十里和回龍兩個村。
1960年由原飛里大隊分成白水、白米和飛里三個村。
2000年3月由原白水、回龍兩村合併而成。據傳回龍村是因過去境內有一處龍地被劉伯溫斬斷致使龍脈回頭而得名(挖斷山村民組也因此而得名);白水村是因境內有一口大塘叫白水塘。並村後取回龍的龍,白水塘的塘組全成村名。轄18個自然村,3373人,總面積10.2平方公里,承包面積3446畝,水田2766畝,林場80畝。
2008年上半年修通了集鎮到廟西村民組的“村村通”水泥路,沿幸飛路兩旁的村民大多用上自來水。
黃香村
黃香村位於飛里鄉的西面,在躍進路的上游,北與幸福鄉相連。
1961年,由原黃香村(包括湖濱、裴村、戴陽、黃香四個村)分成黃香、湖濱、裴村三個村。
1978年黃香村又分成黃香和戴陽兩個村。
2000年3月,黃香、戴陽兩村合併成現在的黃香村。戴陽村是因村民主要由戴和楊兩大姓組成;黃香村境內有一古寺廟,因其供奉的觀音菩薩頭像是由比較珍稀的黃香木雕刻成,而名黃香殿,村因寺廟而得名。轄12個自然村,總面積7.6平方公里,2763人,耕地面積3015畝,林場200畝。
2004年投資近300萬元修通了縣茶場經黃香村通往“福壽島”(列入縣一山兩湖旅遊開發規劃)長約7公里的“通湖路”。
2005年被列入首批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自來水、有線電視通到了戶,“通湖路”兩旁一排排整齊的樓房,寬闊的馬路,在綠樹的掩映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特別是經過“三改一推”之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湖濱村
湖濱村位於飛里鄉的西面,南西北三面被南漪湖環繞。
1961年由原黃
香村分出叫湖濱村,1962年9月,湖濱村又分成湖濱和裴村村兩個村,2000年9月,湖濱和裴村合併成現在的湖濱村。裴村是因該村最大最古老的村民組村民絕大多數姓裴而名;湖濱是因四面環水,臨南漪湖濱名。轄15個自然村,2595人,總面積6平方公里,水田975畝,耕地面積2400畝,林場60畝。境內自然生態良好,氣候宜人。特別是境內的新溝嘴幾乎四面環水,古木遍地,景色優美,在2005年請南京東南大學教授做好了詳細規劃圖,吸引了許多外地客商前來觀光考察。2005年投資近300萬元修通了縣茶場通往“福壽島”(列入縣一山兩湖旅遊開發規劃)長約7公里的“通湖路”,為“福壽島”旅遊景點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地形屬半山半圩,土地肥沃,物產豐饒。
飛里鄉
人口面積
總面積約58平方公里,人口約2.1萬人。轄7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面積約7平方公里的縣茶場也在境內。全鄉擁有耕地2萬5千餘畝,林地2萬4千畝,茶園面積9千8百餘畝(含縣茶場),水面5千餘畝。2013年正式更名為飛鯉鎮。
風景名勝
飛里鄉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境內百年古樹參天繁茂,萬畝茶園溢翠流香,南漪湖堤岸曲折,湖面水天一色、波光漣漪。遠近聞名的黃香禪寺有近千年的歷史,每年吸引大批香客。作為郎溪縣“一山兩湖”旅遊發展戰略的主要組成部分,面積達5平方公里的南漪湖福壽島四面環水、芳草遍地、野物成群,完整的保留了純原生態濕地和灘涂。
建制沿革
飛里鄉位於郎溪縣城的西南面,駐地飛鯉橋距縣城17公里。
1952年5月,劃鄉建政,改為縣區鄉三級建制,設立飛鯉區,成立飛鯉鄉、十里鄉、秀水鄉、三立鄉;
1957年1月,設立飛鯉鄉,1961年8月成立飛鯉鄉人民公社,下轄飛鯉、秀水、三立、齊村、白米、白水、十里、回龍、黃香、湖濱等十個村;
1983年5月,實行政社分設,恢復鄉鎮建制,成立飛鯉鄉人民政府;
1987年,飛鯉鄉下轄飛鯉、回龍、裴村、十里、白水、湖濱、黃香、白米、齊村、秀水、趙楊、三立、戴陽等十三個村。據清康熙《建平縣誌》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徽人童念忠建,俗傳運木架橋時有鯉躍木上,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