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行動

飛象行動

飛象行動計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最富有創意,也是戰爭史上最奇特的計畫。 飛象計畫在執行中一共製造了10000個氣球,放飛了9300個。估計有1000個氣球抵達美洲上空,大部分炸彈投在人跡罕見的地方,有記錄的只有285起。涉及北至阿拉斯加,南到墨西哥的廣大地域。大部分落在美國西北部的沿岸地區。

基本介紹

  • 名稱:飛象行動
  • 地點:北美洲
  • 時間:1944年11月1日
  • 參戰方:美國,日本
  • 結果:美國基本無損失
  • 參戰方兵力:日本 9300個氣球炸彈
行動背景,行動過程,行動結果,歷史影響,

行動背景

1944年6月開始,美軍的B-29從四川省成都的基地群起飛,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轟炸。同年10月,利用攻占的塞班島關島提尼安島修建的基地,戰略轟炸的規模越來越大,日本的損失慘重。由於日本的技術和國力所限,完全沒有能夠對美國本土進行報復的手段。
1944年,美國對日本本土展開了史無前例的戰略大轟炸。美國空軍的B-29“超級空中堡壘”重型轟炸機不分晝夜地出入日本列島,幾乎把一座座日本城市夷為平地。面對著濃煙四起、滿目廢墟的國土,日本軍方惱怒萬分,恨不得立即對華盛頓紐約進行同樣的毀滅性打擊。無奈日本當時生產不出能遠渡重洋的遠程戰略轟炸機,而在東太平洋,美國海軍又擁有絕對的制海權制空權,日本的航空母艦編隊根本無法靠近美國的西海岸。
就在日本舉國上下一籌莫展之際,一位名叫荒川秀俊的氣象學博士向日本軍方獻上了一條妙計。他運用自己豐富的氣象專業知識,設計出了一個使用超級秘密武器報復美國的驚人計畫——“飛象行動計畫”。計畫的核心內容是:研究和製造成千上萬個巨大的熱氫氣球,下面吊裝重磅燃燒彈,先在日本本土點火升空,然後藉助太平洋上空穩定的東去氣流,向東飄過太平洋,到達美國的西北部地區,最後再在這些地區落地爆炸。
日軍大本營對這個富有想像力的大膽計畫大為讚賞。幾個月來一直愁眉不展的軍事指揮官們一致認為,這種特殊的武器是美國絕對始料不及的“秘密殺手”。如果這個計畫能夠取得成功的話,不僅可以狠狠地懲罰那些“可惡的美國佬”, 大大地出上一口氣,而且還可能扭轉整個不利的戰局,擺脫日本長期以來的被動局面。
按照設計要求,氣球炸彈在日本點火升空後,必需達到並保持在10,058米(33,000英尺)的高度,因為只有在這個高度上,才有一股比較穩定的東去氣流,從而藉助這一穩定風力順利飄向美國。為了解決這個技術難題,荒川秀俊博士想出了十幾種方案,逐個進行試驗。最後確定了一種最佳方案,即在每個氣球的吊籃里裝上30個2~7千克的沙袋,當氣球低於10,058米時,由於大氣壓力的作用,固定沙袋的螺栓自動解脫,沙袋依次脫落,氣球升高;而當飛行高度高於10,058米時,氣球氣囊的一個閥門則會自動打開,排出部分氫氣,氣囊體積減小,浮力也減小,高度就降低。按照荒川秀俊博士的計算,如果氣球炸彈平均以193千米/小時飛行的話,那么經過48小時後就可抵達華盛頓俄勒岡蒙大拿州地區上空,然後定時起爆裝置引發,燃燒彈拋下爆炸,大功即可告成。很快,荒川秀俊博士就完成了“氣球炸彈”的可行性論證和試驗,把“氣球炸彈”交給了日本當局。
為了製造這種前所未有的秘密武器,日本當局幾乎動員了全國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熱氫氣球體積龐大,直徑為10多米甚至數十米,一般的場所根本無法容納。軍方一聲令下,日本的大部分電影院被拆去座位,成為臨時的氣球製造車間;一些大型相撲館也被徵用,用作製造氣球或儲存製作原料。由於成年男子都去當兵打仗,所以組裝氣球的“主力軍”就由婦女和孩子們來擔當,其中既有小商小販和專門製作燈籠的裱糊匠,也有中小學生、女職員、家庭主婦等,甚至連藝妓也放棄了專業加入到製作氣球炸彈的隊伍中。
熱氫氣球的主體是用紙糊起來的。但這種紙並不是普通的民用紙,而是一種經過特殊處理的紙。這種紙在生產過程中必需經過大量成熟的辣椒根進行長時間的浸泡,強度變得相當高,日本人稱之為“糯米紙”。“糯米紙”的大量需求,使得全日本的辣椒根都被作為“軍用物資”徵用,許多地方還發動中小學生四處收集居民家中的辣椒。一時間,辣椒根成為日本國內最為緊俏的物品之一,還掀起一場全國性的大規模辣椒種植熱潮。
當時日本的資源已經極為匱乏,製造氣球需要的橡膠或紡織物都極為短缺,只能採用日本最原始和最古老的材料和工藝來製造氣球。日本民間有一種源於中國的手工紙——桑皮紙,以桑樹的皮為紙漿的主要原料,紙的韌性極好。桑皮紙用柿膠(即中國的柿油)浸過之後,紙張的孔隙被封閉,且具有一定的抗水性。中國和日本生產傳統紙摺扇、遮陽傘就是這種工藝。用600條裁成一定形狀的紙條裱糊起來,可以形成一個10M直徑的氣球,充上氫氣後能夠提供300KG(海平面)的升力。每個氣球的吊籃裝有1枚150KG常規炸彈和2枚小型燃燒彈,有30個6磅重的沙袋。在日本本土放飛後,可以上升到10000—12000M的高度,這裡有一股向東的高層大氣急流,穿過太平洋直到美洲大陸上空,一旦氣球進入這股氣流,就可以以160—300KM/H的速度飛行,65—70個小時後抵達美洲上空。飛行途中,氣球的氣囊中的氫氣不斷損失,高度不斷降低。為了使氣球達到美洲大陸上空,氣球的吊籃周圍吊有30個6磅重的沙袋,當氣球的高度低於10000M時,吊籃上的氣壓計就通過一個連動機構拋投一個沙袋,氣球的高度又恢復到10000M以上。30個沙袋拋完後,按照計算,氣球已經達到美洲大陸上空,吊籃中由電池驅動的機構自動將炸彈投下。

行動過程

1944年6月,第一批200隻氣球起飛,但因設計上的問題沒有一個飛越太平洋。改進設計後,氣球基本準備就緒。經過舉國上下的艱苦努力,1萬多個巨大無比的氣球炸彈終於如期完工,日本各地處處都擺放著這種龐然大物,構成了一幅非常壯觀的景象。1944年11月1日清晨,日本“向北美進攻”的行動拉開了序幕。太陽剛剛升起,一批日本軍官就站在各個制高點上,把軍刀指向東方,下達了“氣球升空”的命令。日本的千葉茨城福島等地,幾乎同時升起了幾千個碩大無比的熱氫氣球。成千上萬名婦女和孩子歡呼雀躍,淚流滿面,一直目送著這些自己親手做成的“秘密武器”晃晃悠悠地消失在遠方的天際。為了“以壯行色”,日本大本營還鄭重其事地派出高級參謀軍官到神社為這些秘密武器遠征北美而祈禱。
從此以後,日本人天天都在關注報紙和收音機,在想像著從大洋彼岸傳來捷報時的喜悅情形。然而,一天、兩天、一個星期、兩個星期過去了,什麼訊息都沒有。日本人著急了,放飛氣球炸彈的數量也開始慢慢減少。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無論是收音機里還是報紙上,還沒有有關氣球炸彈在美國本土爆炸的訊息,似乎美國人連氣球炸彈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很多人開始對這個計畫喪失信心,後來就乾脆不再放飛氣球炸彈。直到戰爭結束時,日本人仍然不知道他們的秘密武器到底歸宿何處,其餘的未放飛的氣球還靜靜地躺在電影院和相撲館裡。日本人煞費心機的“氣球炸彈”計畫就這樣帶著眾多遺憾流產了。
兩個星期後,美國蒙大拿州的一個漁夫在打魚時撈起了一個氣球氣囊的部分碎片。之後,美國的其他州也發現了若干碎片;同時接到若干起森林小火災的報告。美國科學家將這些碎片進行拼接,確定肇事者是一種紙氣球攜帶的燃燒彈。為了確定發射地,美國科學家分析了一個撿到的沙袋中的砂子,砂子中沒有珊瑚碎屑。根據北緯36度線以上的海域沒有珊瑚生長,砂子的主要成分是火山岩,斷定氣球是由日本本州島的沿海地區起飛。經過B-29的高空偵察,美軍發現了若干氣球發射場,證實了科學家的推斷。另外,一個操縱機構出了問題的氣球飛到加利福尼亞州的低空,美國戰鬥機很容易地用飛機的尾流將氣球吹到地面,得到一枚氣球的實物樣品。
美國政府立即對氣球威脅進行評估,評估認為光靠氣球上的小型炸彈,在遼闊的美洲大陸上漫無目標的拋擲,不會造成什麼損失。令人擔憂的是如果日本將燃燒彈換為生物武器,將鼠疫炭疽等惡性傳染病的致病源撒向美洲,美國就將遭受重創。美國立即通過戰時新聞檢查機構,嚴密封鎖了媒體任何有關氣球炸彈的隻言片語。由於戰時美國的反間諜工作極有成效,日本只能通過媒體的公開信息了解情報。日本軍方得不到任何氣球襲擊效果的情報,認為沒有一個炸彈抵達美國,因而在1945年4月取消了“飛象”計畫。

行動結果

1945年5月5日,氣球炸彈在美國造成了一次人員傷亡。當天,Archie Mitchell牧師帶著妻子和5個孩子到俄勒岡州布萊附近的Gearhart山上野炊。牧師把妻子和孩子留在一個林間空地,自己準備找一個合適的地方泊車。孩子們發現空地中間有一個半埋在土中奇怪的金屬物品,好奇地試圖將它拉出來,誰知這是一枚氣球投下未爆炸的炸彈,炸彈在移動時爆炸,牧師妻子和5個11—13歲的孩子被炸死。這是二戰時美國本土唯一一次因為敵方襲擊的人員傷亡。
“飛象”計畫極具創意,用極其廉價的材料和最不熟練的勞動力製造出洲際攻擊武器,使人不得不佩服日本科學家的想像力。“飛象”計畫之所以未能達成目的,在於時機選擇錯誤。“飛象”攻擊持續的半年,恰巧是美國的冬季和雨季,這時候爆炸的燃燒彈不可能引起大範圍森林火災。如果攻擊選擇在旱季,攻擊將不可避免地引發多處森林大火。另外,由於害怕美國的報復,日本軍方一直未敢採用生物武器。

歷史影響

儘管氣球炸彈沒有像日本人先前希望的那樣,為日本挽回被動局面,但是我們卻能夠從這個奇特戰例中得出一些深刻的啟示。
情報的重要性
一是情報信息在戰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誰忽視了情報信息,誰將喪失作戰主動權,甚至喪失一場戰爭。事實上,日本人在“飛象行動計畫”中的失敗,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能夠獲取到有關“氣球炸彈”攻擊效果的準確信息,從而導致最終喪失了繼續執行預定作戰計畫的信心。而美國人的做法卻很值得稱道,他們意識到情報信息在戰爭中的重要性,加強了對情報信息的嚴密管制和反獲取措施,使自己“小失而獲大利”。假如當初日本人不是被動地坐在自己家裡的收音機旁等待“好訊息”,而是積極主動地派出間諜人員去獲取攻擊效果的準確情報,那么他們一定會繼續堅決地執行預定的“飛象行動計畫”,也許會擺脫日本在二戰中長期處於的被動局面,扭轉不利的戰局。
在現代戰爭特別是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中,情報信息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信息充斥於陸、海、空、天、電、網等各個領域,成為了構成作戰力量的主導因素,制信息權對於戰爭勝負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徹底改變傳統的思維觀念,樹立強烈的信息戰場觀、信息制勝觀和信息安全觀,這樣才能在未來的信息化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研製的科學性
二是在兵器的發明和研製上要講究科學性。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新式武器層出不窮的時期,許多國家都曾經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研製過多種新式兵器。然而,許多新奇兵器儘管構思奇妙,但明顯違背了一般的科學規律,如德國人的超級大炮英國人冰航母等,這些新式兵器在當時的科學技術條件下只能是一種幻想,不可能有什麼實用價值。而相比之下,日本人的氣球炸彈無論是從設計構思的科學性上,還是從實戰套用的效果上,都是值得稱道的。日本人放飛的氣球炸彈給美國造成了較大的損失,最重要的是使美國人在心理上產生了巨大的恐懼感,達到了非常好的威懾作用。如果不是美國人的精明,氣球炸彈也許會給兵器史增添一頁非常精彩的篇章。
非常規
三是要善於打破常規思維來發明和研製兵器。出奇制勝,是戰爭中的重要原則,對兵器的發明和研製也是如此。日本人發明的氣球炸彈就是打破常規思維發明兵器最好的例子。這個例子啟示我們,在兵器發明和研製工作中,應該積極學習別人成熟的技術成果和經驗,但更應打破常規思維,走出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兵器研製之路。如果總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面,照搬別人成熟的技術成果,或者模仿別人現成的構思設計,那么,我們只能永遠落後於別人,永遠都不可能超越別人。只有大膽創新,鼓勵發明,才能發明和研製出具有我們自己特色的“殺手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