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西村,位於坪山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千米。相鄰自然村有飛東村、正坑村、山嚇村、甲片村、新和村以及六聯社區的橫嶺塘村、坪山圍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地勢平坦。始建於清末,鐘、曾兩姓祖先遷至此地開基立村。因當時此地有一小山名為飛鵝地,村落位於山旁溪流西側而取名飛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西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六和社區
- 地理位置:坪山街道西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六聯社區2006年6月,屬六和社區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六和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鐘姓、曾姓、王姓、潘姓。鐘姓、曾姓於清末從廣東興寧遷至此地。王姓、潘姓已無法追溯其遷徙歷史。
2015年末,戶籍人口139人,其中男性65人,女性74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98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28人;海外留學1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42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4 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4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英國、新加坡。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番薯、木薯、甘蔗、黃豆等。20世紀80年代中期,引進"三來一補"企業,開始發展工業經濟。2005年,成立深圳市坪山飛西股份合作公司,村民成為股東。現集體經濟以征地分紅為主,2015年收入約50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和工資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茶果、米粄、米程等。
省道S359線深汕路、飛西環村路、飛西北路、長安街路、寶西路、金豐路穿村而過。1968年通電,1985年通自來水,20世紀80年代末通電話,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2004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中有六聯幼稚園和飛西幼稚園,2015年兩所幼稚園總計在園幼兒421人,教職工57人。村內有籃球場、老年人活動中心、娛樂室、健身室以及藏書約3000冊的圖書閱覽室。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均為土木石結構,多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現存8座。
王氏宗祠,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兩進一天井格局,保存較完好,現仍作為宗祠使用。鐘氏宗祠、曾氏宗祠、潘氏宗祠均不再作為宗祠使用。
每年農曆八月初一,鐘姓族人帶上雞、魚、肉、果品、素菜等祭品到鐘氏祠堂祭祖。每月初廠、十五,鐘姓族人準備雞、肉、魚、果品、素菜等祭品到土地伯公廟拜祭。鐘、曾兩姓凡生男丁,於正月十五(鐘姓)或正月十二(曾姓)中午十二點上燈,添丁燈掛在祠堂上廳,由村中老者主持儀式,到了年末除夕中午便取下添丁燈。過去,王姓族人於每月初一、十五吃齋,只吃鹹菜、蘿蔔乾。
2008年12月,深圳市坪山飛西股份合作公司被農業部授予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優秀鄉鎮企業開拓創新獎"
代表性人物∶
王發(1915—1984),曾任寶安縣政法委書記、副縣長。鐘任勝(1921—2015),曾任惠州市公安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