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分布範圍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發芽適溫15℃左有,土溫最好在20℃以下,兩周左右萌發。秋播在8下旬至9月上旬,先播入露地苗床,入冬前進入冷床或冷室越冬,春暖定植。南方早春露地直播,間苗保持25~35厘米株距 。北方一般事先育苗,於4月中旬定植,2~4片真葉時移植,4~7片真葉時進行定植。雨天注意排水。果熟期不一致,熟後當自然開裂,故應及時採收。一般在6月將已熟種子先採收1~2次,7月份選優全部收割曬乾脫粒。扦插繁殖在春季進行,當新葉長出15厘米以上時切取插條,插入沙土中。
春秋均可進行,一般2~3年分株一次。
栽培方法
花前追施氮肥,花後多施磷鉀肥,並適當澆水,10月以後增加燈光照明,可促使早開花。植株長到20厘米高時高立支架張網防倒伏。
飛燕草需要陽光充足和涼爽的生長環境,它既能耐寒又能耐旱,但不耐高溫和水濕,對土壤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然而在栽種時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播種時間。春季和秋季都可以播種,如果在秋季播種則必須在9月中旬進行。
②養護。播種後必須保持土壤的濕潤,最簡便的方法是覆蓋一些草,等出苗後逐漸揭去覆蓋物。
③移植。當飛燕草長出2片真葉時,帶土移植在小盆內,等到苗長大後再換1次盆。
④澆水。澆水要做到見乾見濕,在花期內要適當多澆一點水,避免土壤過分乾燥。
⑤施肥。在換盆時施入乾糞作基肥,以後根據生長情況,每月施1~3次腐熟的餅肥水。
⑥控高。換盆後,用多效唑來控制植株的高度,具體做法是:每隔2周施1次0.5%多效唑。
⑦採種。採種要及時,以免成熟後種果開裂。
病蟲防治
1、症狀:該病危害植株的葉和莖。發病初期,感病植株病部出現白色粉狀霉斑,發病嚴重時,嫩葉、嫩梢發生捲曲,生長受到抑制。發病後期,霉斑中形成黑色小顆粒狀物,為病原菌的閉囊殼。
2、病原:病原為菊科白粉菌、蓼白粉菌和單絲殼屬真菌,均屬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白粉菌目。
3、發病規律:病原菌以子囊果越冬,第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危害寄主。潮濕冷涼季節發病嚴重。
①減少侵染來源:開花結束後,將病株和病殘體集中燒毀。
②加強栽培管理:種植地要注意排水,防止潮濕。植株不過密,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
③藥劑防治:發病時,噴施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飛燕草根頸腐爛病為飛燕草的一種毀滅性病害。病原菌從根和根頸侵入植株,切斷水分供應,導致植株突然萎蔫和死亡。
1、症狀:該病危害植株的葉、葉柄、莖和花,以葉片為主。往往是植株下部葉片先發病。感病葉片正面產生髮亮的黑斑,病斑不規則形。葉背病斑淺褐色。
2、病原:病原為假單胞桿菌屬細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delphinii(Smith)Young,Dye et Wilkie)。
3、發病規律:病原細菌在土表或病葉上越冬,第二年春季條件適宜時,病菌通過雨水傳播,自寄主氣孔侵入,進行侵染危害。種子也可帶菌傳病。雨水多,土壤潮濕的條件下,發病較重。
4、防治:
①發現病葉,立即摘除燒毀,秋季剪除老莖。
②發病時,可用鏈黴素1000倍液噴霧。
③培育無病種苗。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1、功用主治:種子:內服,作用類似烏頭,可治喘息、水腫。根:主治腹痛。
2、功用主治:種子:內服,作用類似烏頭,可治喘息、水腫。根:主治腹痛。
①治風熱牙疼:飛燕草五分至一錢。水煎含漱,不可咽下。(《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疥癬:飛燕草配苦參研末調擦。(《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③治頭虱:鮮雞爪連全草,搗碎,水浸洗頭。(《吉林中草藥》)。
觀賞價值
植物文化
花語寓義
清靜、輕盈、正義、自由
寓義
藍色:抑鬱
紫色:傾慕 柔順
粉紅色:詩意
白色:淡雅
民間傳說
英國的英雄亞伊亞斯,因為戰利品分得太少而憤怒不已,用劍對著庭院中的花草亂刺亂砍,當他恢復理智後,對這種行為感到可恥,便自殺了。所流的血滴到地上後,開出了美麗的飛燕草,花朵上面據說還出現了亞伊亞斯的英文名字的縮寫A·I·A。
傳說二
南歐民間流傳一則充滿血淚的傳說。古代有一族人因受迫害,紛紛逃難,但都不幸遇害。魂魄紛紛化作飛燕(一說翠雀),飛回故鄉,並伏藏於柔弱的草叢枝條上。後來這些飛燕便化成美麗的花朵,年年開在故土上,渴望能還給它們“正義”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