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拂草

飄拂草

飄拂草,中藥名。為莎草科植物兩岐飄拂草Fimbristylis dichotoma (L.) Vahl [Scirpus dichotomus L.; S. annuus All.; Fimbristylis annua (All.) Roem. et Schult]的全草。飄拂草除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具有清熱利尿,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小便不利,濕熱浮腫,淋病,小兒胎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飄拂草
  • 別稱:黑節關、土甘松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百合綱
  • :莎草目
  • :莎草科
  • :飄拂草屬
  • :兩歧飄拂草
  • 分布區域:除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
  • 採收時間:夏、秋季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淡,性寒。

歸經

歸腎、膀胱經。

功效

清熱利尿,解毒。

主治

用於小便不利,濕熱浮腫,淋病,小兒胎毒。

相關配伍

1、治胃痛:①(兩歧飄拂草)全草9-15g。研粉,分2次水沖服。②(兩歧飄拂草)全草9-15g,小茴香6-9g,烏藥9g,單葉鐵線蓮(地雷)3g。共研細末。每次服9-15g。如為熱痛加水田七(水蝦公)15g。
2、治小兒胎毒:(土甘松)全草煎水洗。(1-2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煎水洗。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兩歧飄拂草:草本。稈叢生,高20-50cm。全株無毛或有疏柔毛。葉線形,短於稈,寬1-2.5mm,先端急尖或鈍;鞘基部革質。花序下的葉狀苞片3-4,常1-2片,長於花序。聚傘花序復出或簡單;小穗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5-12mm,寬2-3mm,有多數花;鱗片卵形或長圓形,長2-2.5mm,棕褐色,有光澤,有3-5脈,先端有短尖;雄蕊2-3;花柱扁平,上部有緣毛;柱頭2。小堅果寬倒卵形,雙凸狀,長1-1.2mm,白色至淡褐色,表面有橫長圓形網紋,縱肋7-9條,顯著隆起,有褐色短柄。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河邊、湖旁、稻田中及路邊潮濕處。除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

相關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利小便。”
2、《湖南藥物志》:“理氣止痛。治胃痛,小兒胎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