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飄拂草Fimbristylis henryi C. B. Clarke,是莎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耕地上、岩石上、沼澤地中、河邊、山溪邊、山谷水塘邊、水溝邊,海拔130-2000米等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宜昌飄拂草
- 拉丁學名:(Fimbristylis Vahl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 亞綱:鴨跖草亞綱(Commelinidae)
- 目:莎草目
- 科:莎草科(Cyperaceae)
- 亞科:藨草亞科
- 族:藨草族(Scirpeae)
-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湖北、陝西、雲南、江西、安徽、江蘇、廣東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無根狀莖。稈叢生,三稜形,高3-20厘米,有溝槽,無毛,基部生2葉。葉長於稈,寬1-3毫米,平張,無毛,向頂端漸狹,頂端急尖,邊緣具細齒;鞘前面膜質,鞘口斜裂,銹色,長1-3.5厘米;葉舌截形,具緣毛。
苞片葉狀,2-3枚,少有4枚,長於或短於花序,或與之等長;小苞片鑽狀,下部較寬,邊緣膜質;長側枝聚繖花序簡單、復出或多次復出,有2-4個輻射枝,直徑1-5厘米,輻射枝長0.5-3厘米;小穗單生,狹長圓形、長橢圓形,少有卵形,頂端鈍或近於急尖,長3-8毫米,寬1-1.5毫米,有8-10餘朵花;鱗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毫米(連硬尖),頂端有硬尖,黃綠色或淡褐色,背面具綠色龍骨狀突起,具膜質寬邊緣,有3條脈;雄蕊1,花葯長圓形,具短尖,長0.5毫米,約為花絲長的1/5-1/4;花柱基部膨大成圓錐形,柱頭2,長為花柱的1/2。
小堅果橢圓狀倒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平凸狀,淡黃色,表面有橫長圓形網紋,但無疣狀突起,長1毫米弱。花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在耕地上、岩石上、沼澤地中、河邊、山溪邊、山谷水塘邊、水溝邊,也生長於海拔130-2000米的地方。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四川、湖北、陝西、雲南、江西、安徽、江蘇、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