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鳴蟬

颱風鳴蟬

颱風“鳴蟬”((英語:Typhoon Maemi ,國際編號:0314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7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ogi),是韓國自1959年以來吹襲當地最強的颱風,實測風速是韓國有氣象紀錄以來第一。鳴蟬是在2003年9月4日,於西太平洋上一個位於季風槽中的擾動形成的。

2003年第14號強颱風“鳴蟬”9月12日和13日襲擊了韓國南部地區,至少已造成78人死亡,24人失蹤,數千人逃離家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颱風鳴蟬
  • 外文名:Typhoon Maemi
  • 形成時間 : 2003年9月4日
  • 消失時間 : 2003年9月13日
  • 最大風力 : 17級
  • 登錄地點: 韓國
發展過程,災害影響,韓國,日本,中國,

發展過程

2003年9月6日凌晨,美軍聯合颱風預警中心將15W由熱帶低壓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14時,日本氣象廳亦將其升格,並命名為“鳴蟬”。
從NCEP提供的再分析資料可以看到,“鳴蟬”活動期間,南亞高壓維持西部型,表現為高壓中心位於80°E附近或以西,西風槽在90°-130°E之間。這一時期,500hpa副高位置偏東。
“鳴蟬”生命中前期,歐洲建立阻塞形勢並維持經向環流。伴隨著阻塞高壓的建立,其南側形成切斷低壓。阻切形勢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造成高壓所在緯度急流的分支。一般而言,當西風上游建立阻塞形勢時,如果下游(一個長波波長左右)已存在阻塞高壓,下游的阻塞形勢的經向度就會驟然減小,環流變得平直,副熱帶高壓脊及信風帶就會加強西伸。但是當時東亞僅分布一個長波脊,並未形成閉合高壓單體,西風在東亞中緯一帶以緯向活動為主,經向減弱的程度並未表現得很明顯。
倒是這個切斷低壓發展加深後不斷東移,打壓中亞的大陸高壓,使其減弱消失。切斷低壓亦逐漸填塞消失。在此期間,由於上游效應,高壓前部維持槽位。9月7日0z的500hpa高度場再分析資料顯示,槽線大致位於華東地區。次日同一時刻的資料則顯示,槽線似乎發生了“西退”。其實是發生了一次長波替換。
經驗證明,長波替換基本上可以按照Rossby的長波理論來解釋,即長波要按一定的波長來維持其存在。維持長波波長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後槽抑制消失,另一種是長波後退,即如果前槽已經過經向發展,又沒有新構成的力管場來加強它的環流,則後面一個發展性槽靠近它時,後槽槽前的西南氣流將伸展到前槽槽後以代替槽後原來的偏北氣流,切斷其能量供給,使前槽減弱。並沿後槽西南氣流的方向向東北方向收縮移走。這一次發生的是後者。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洋高壓與中緯度高壓脊疊加西伸也是長波替換的一種結果。前槽被替換以後,槽前的副熱帶高壓應該隨即要發生疊加西伸。但是實際情況並未如此。可能的原因是後槽尚在發展加深,槽前高壓脊疊加力度有限;大環境南亞高壓處於西部型;“鳴蟬”的加強北上,阻擋副高西伸。 F&J5u
如上所述,“鳴蟬”在這樣的大環流背景下,受副高穩定的牽引向西北方向行進,強度逐漸增強。在JTWC提供的Best Track中,“鳴蟬”於07日加強為一級颱風,於10日發展為五級颱風,後在東移高空槽和太平洋高壓共同牽引下,於東海沿125°E北上轉向。在NCEP提供的200hpa高度場再分析圖上可以看到,我國東部有一個強烈發展的高空槽,較500hpa層面明顯。
鑒於“鳴蟬”強度較強,所受牽引氣流所處層面相對較高,槽前轉向作用顯著。
另外從“鳴蟬”的路徑圖上可以看到,其強度巔峰時刻出轉向之前,這與一般經驗相符。
“鳴蟬”的路徑圖“鳴蟬”的路徑圖
因為高空槽對颱風強度的增強作用主要還是以高空輻散流場的形式進行的。比如南支槽前的副熱帶急流在200hpa附近最強,而颱風的高空輻散場一般也在200hpa最明顯,兩者相互作用可以引起颱風高空風場發生變化,進而影響颱風的強度。具體一點就是,槽前正渦度平流作用加強颱風的高空輻散場,槽前西風急流之南反氣旋水平切變對颱風高空輻散場有激發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颱風北側的高空急流導致颱風發展加強,是因為恰是這支急流把颱風產生的多餘熱量帶走,使得颱風上空產生的熱量輸送出去,維持垂直環流,另外槽後弱冷平流從中低層侵入颱風外圍使颱風加強,主要還是對流激發的作用。
加強還是減弱的臨界點就是權衡兩者作用的程度。如果減弱作用大於加強的,颱風自然減弱。比如說槽區風垂直切變增大,減弱效應大於高空輻散的增強效應,那么最終就是颱風減弱;再比如槽後乾冷空氣南侵,減弱效應大於弱冷平流的增強效應,最終結果還是颱風減弱。
反之亦然。雖然沒有明確的界限,但一般對於轉向颱風而言,進入西風帶前,颱風在完成一次加強過程後即開始減弱。“鳴蟬”即是這一類中的典型代表。
“鳴蟬”生命中前期,來自熱帶輻合帶的深厚水汽輸送通道為其強度的維持提供了豐沛的水汽和能量,加上200hPa高空槽前西南急流為“鳴蟬”提供強流出流場、渦度場的對稱分布,使水汽和能量向“鳴蟬”中心旋轉、低層輻合加強,渦度動能得以維持,有利“鳴蟬”強度加強或維持。加上微弱的水平風速垂直切變和暖洋面的加熱作用所以在這期間強度減弱非常緩慢。
隨著環境逐漸變差,“鳴蟬”強度逐漸縮水,穿過東海黃海,以四級颱風強度登入韓國,實測風速刷新1959年颱風Sarah創造的紀錄。之後掃過日本海進入西太平洋,在冷空氣團的侵襲和斜壓位能的參與下,逐漸變性為溫帶氣旋,其殘餘甚至掃過美國阿拉斯加海岸。

災害影響

韓國

韓國“全國災難預防及對策”總部17日說,12日夜強颱風“鳴蟬”襲擊韓國釜山一帶後,已至少造成127人死亡,損失約40億美元。颱風登入韓國南部後造成1.7萬多公頃農田被淹,4座核電站臨時停止運轉,2.5萬人不得不撤離。
颱風“鳴蟬”於2003年9月12日下午開始影響朝鮮半島南部地區。颱風“鳴蟬”在韓國南部沿海登入後,以強勁的風力向東偏北方向移動,所到之處風雨成災,造成大量山體滑坡、房屋倒塌、道路毀壞和船隻沉沒等事故。
韓國國家災害中心表示,颱風“鳴蟬”橫掃朝鮮半島東部與南部,導致巨大的損失,之後於13日上午轉向海面離去,風速每小時高達216公里,創下韓國氣象史上的紀錄。颱風吹倒了樹木和電線,導致140多萬戶斷電。有超過2.5萬人撤離家園暫時在學校等公共場所避難,5112公頃農田被淹沒,部分高速公路路段也被洪水淹沒。一些地方的雨量超過400毫米,導致廣泛地區出現洪災。來往於中部山區的鐵路慶北線,則因為土石流堆在鐵路上,造成列車出軌,28名乘客送進醫院急救。在颱風下,交通大受影響,特別是有數以十萬計的人在中秋節假期後正設法回家。
颱風掀翻的一艘渡輪颱風掀翻的一艘渡輪
狂風颳倒千噸起重機。“鳴蟬”夾著強風暴雨,韓國南部各地都傳出災情。狂風把人吹得幾乎站不住,許多電線桿和路標應聲倒地,街頭險象環生。除了山崩,河水暴漲造成民宅受損。
另外,南部一座核電廠的5個核反應爐,因為泡到海水,無法運轉,造成供電全面中斷。
由於降雨量太大,河水十分湍急,不僅橋樑被沖斷,還可以看到汽車四腳朝天地躺在河中央,令人觸目驚心。也有民宅被土石流淹沒,當地居民只能無助地在一旁守候。
韓國濟州一停車場韓國濟州一停車場
位於東南部沿海的釜山市在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的3個多小時內,遭受了最高速度達每秒60米以上的狂風襲擊,許多行道樹和路燈柱被颳倒。因部分供電供水設施遭毀壞,市區50多萬戶居民的供電中斷,100多萬戶居民的供水中斷。
狂風颳倒了釜山港區貨櫃碼頭的10多台重達近千噸的貨物起重機。“現代”油輪被摧毀。
颱風“鳴蟬”的風速達到了創紀錄的216公里/小時,颱風挾帶的暴雨造成韓國許多地區發生了滑坡和洪水。韓國救援部門的官員稱,受災地區被颱風切斷的通訊聯繫正陸續恢復,他們擔心颱風造成的死亡者的統計數字還將增多。
颱風“鳴蟬”於2003年9月13日凌晨從韓國東部附近海面進入日本海。從當天白天開始,韓國全境脫離了颱風影響區域。但受颱風影響的慶尚北道部分地區的水位已超過警戒水位,南部洛東江流域的一些地區仍面臨著洪水危機。

日本

颱風“鳴蟬”11號在日本南部的宮古島登入,造成1人死亡,近100人受傷。據日本氣象部門稱,這次“鳴蟬”颱風是1968年以來在日本造成損失最大的一次。

中國

據中央氣象台高級工程師錢傳海介紹,颱風“鳴蟬”的中心10日17時位於北緯24.1度,東經126.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預計,颱風中心將以每小時10至15公里的速度繼續向西北方向移動,11日早晨將進入東海東南部海面,然後在東海中部海面轉向偏北方向移動。
錢傳海說,10日晚上到11日白天,台灣以東洋面、台灣海峽、台灣東部沿海、東海、浙江東部沿海的風力將逐漸加大到7至10級,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將有11至12級大風,而且浙江東部將有大雨或暴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