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中國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高棉、中國、朝鮮、香港地區、日本、寮國、澳門、馬來西亞等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飛燕”名稱由韓國提供,是燕子的意思,在颱風命名表中排在第25位,本次為“飛燕”一名第五次使用。
發展過程
據中央氣象台訊息,2024年第17號颱風“飛燕”已於2024年9月27日下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下午14時其中心位於日本東京南偏東2010公里的洋面上,就是北緯18.2度、東經145.0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1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98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00-200公里。
預計,“飛燕”將以每小時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變化不大。未來“飛燕”對中國海域無影響。
2024年10月2日凌晨,熱帶風暴“飛燕”在日本以東洋面變性為溫帶氣旋,中央氣象台於2日02時對其停止編號。
颱風特點
常年平均來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9月生成颱風個數5個左右,截至“飛燕”生成,2024年9月已有7個颱風生成,而18號颱風“山陀兒”也在發育醞釀中。2024年9月颱風生成明顯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