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馬牛不相及

風馬牛不相及

成語,表示兩事物毫無關聯,引自《左傳·僖公四年》中: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形容當時齊楚相距很遠,毫無干係,就如同馬與牛即便走失,也不會到對方的境內。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馬牛不相及
  • 讀音: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 性質:中國成語
  • 出處:《左傳·僖公四年》
  • 語法:複句式;作賓語、定語、補語
  • 含義: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 近義詞:風馬牛不相干 
  • 反義詞:息息相關 
基本信息,讀音,詞語含義,成語出處,典出,翻譯,典故,引證,用法,示例,外文,

基本信息

讀音

風馬牛不相及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詞語含義

楚相距很遠,毫無干係,就如同馬與牛即便走失,也不會到對方的境內。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另解:指齊楚兩國從來沒有關係,就像馬不會與牛交配一樣,強調兩國沒有任何關係,因何齊國要來進攻楚國。(獸類雌雄相誘叫“風”)
另解:牛走順風,馬走逆風,是說兩國本來是向不同方向走的,兩者沒有什麼關係,也不會發生衝突,你們為什麼與我國發生戰爭?
張世南《遊宦紀聞》卷三曰:“牛走順風,馬走逆風,故楚子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俞琰的《席上腐談》卷上載:”牛順物,乘風而行則順;馬健物,逆風而行則健“.
《古文觀止》的註解也說:”牛走順風,馬走逆風,兩不相及.
由此可見,“風馬牛”的本義是方向相反:“風馬牛不相及”簡作“風馬牛”,後被用來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成語出處

左傳·僖公四年》

典出

《左傳·僖公四年》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於陘。

翻譯

(僖公)四年春季,齊桓公率領魯僖公、宋桓公、陳宣公、衛文公、鄭文公、許穆公、曹昭公各諸侯的聯軍入侵蔡國。蔡軍潰敗,齊桓公就接著進攻楚國。
楚成王派遣使者來到軍中,說:“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哪怕是我們兩國走失的牛馬也不會到達對方的境內。沒有想到君王竟不顧路遠來到我國的土地上,這是什麼緣故?”管仲回答說:“以前召康公命令我們的先君太公說:‘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們,以便輔助王室。’賜給我們的先君征伐的範圍,東邊到大海,西邊到黃河,南邊到穆陵,北邊到無棣。你不進貢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應有的物資,不能漉酒請神,我為此而來問罪。昭王南徵到楚國而沒有回去,我為此而來責問。”使者回答說:“貢品沒有送來,這確是我君的罪過,今後豈敢不供給?至於昭王沒有回去,君王還是問水邊上的人吧!”諸侯的軍隊前進,駐紮在陘地。

典故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會盟北方七國準備聯合進攻楚國,楚成王(前682?——前626)知道了訊息,覺得齊國是毫無道理的侵略,一邊集合大軍準備迎戰,同時也決定派大夫屈完迎上前去質問齊國。成語“風馬牛不相及”的典故,就是源於這一次交戰前的唇槍舌劍。
據《左傳·僖公四年》載:“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憑藉各諸侯國的軍隊進攻蔡國,蔡國潰敗後,接著又進攻楚國,楚成王派屈完為使者,對齊軍說,你們居住在大老遠的北方,我們楚國在遙遠的南方,相距很遠,即使是我們兩國走失的牛馬狂奔而去,也跑不到對方的境內,沒想到你們竟然進入我們楚國的領地,這是為什麼?“風”在這裡是作動詞講的,意思是“放逸、走失”,一說是獸類雌雄相誘叫“風”,因馬與牛不同類,不會相誘。這裡是形容齊楚兩地相距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境內。與此相類似的還有一種解釋,《古文觀止》:牛走順風,馬走逆風,喻齊楚不相干也。後世則以“風馬牛不相及、風馬牛、風馬不接、風馬、風牛”等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楚大夫屈完質問齊軍後,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也歷數楚國不向周天子納貢等罪狀,屈完說:“沒進貢包茅,這是我們的不是,以後一定進貢。”屈完走後,齊國和諸侯聯軍又拔營前進,一直到達召陵。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問。齊桓公為了顯示自己的軍威,請屈完一起坐上車去看中原來的各路兵馬。屈完一看,果然軍容整齊,兵強馬壯。齊桓公趾高氣揚地對屈完說:“你瞧瞧,這樣強大的兵馬,誰能抵擋得了?”不料屈完不卑不亢地答:“……要是憑武力的話,我們楚國以方城(楚長城)作城牆,用漢水作濠溝,你們就是再來更多的軍隊,也未必打得進來。”聽屈完說得挺強硬,齊桓公估計也未必能輕易打敗楚國,而且楚國既然已經認了錯,答應進貢包茅,也算有了面子。就這樣,中原八國諸侯和楚國一起在召陵訂立了盟約,各自回國去了。
“風馬牛不相及”是後世使用得非常廣泛的一則成語,湯顯祖《南柯記》第二十九曲:“太子,君處江北,妾處江南,風馬牛不相及也。”鄒韜奮《揭穿妨害民主政治的幾種論調》:“其實民主政治與‘散漫無政府狀態’是風馬牛不相及,乃是一種極尋常的常識。”

引證

孔穎達疏引服虔 曰:“牝牡相誘謂之風……此言‘風馬牛’,謂馬牛風逸,牝牡相誘,蓋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一說:風,放逸,走失。謂 齊 楚 兩地相離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後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用法

複句式;作賓語、定語、補語;用於描述事物之間的關係。

示例

【風馬牛不相及】湯顯祖《南柯記》第二九出:“太子,君處江北妾處江南,風馬牛不相及也,不意太子之涉吾境也,何故?”梁啓超《天演學初祖達爾文之學說及其略傳》:“夫孰知蘭之生產,與彼風馬牛不相及之貓,有若此之大關係乎?”鄒韜奮《揭穿妨害民主政治的幾種論調》:“其實民主政治與‘散漫無政府狀態’是風馬牛不相及,乃是一種極尋常的常識。”
【風馬牛】楊萬里《和張器先十絕》之二:“向來一別十番秋,訊息中間風馬牛。”魯迅《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至於釋迦牟尼,可更與文藝界風馬牛了。”
【風馬不接】《宋書·王弘之傳》:“凡祖離送別,必在有情,下官與殷風馬不接,無緣扈從。”
【風馬】劉知幾《史通·斷限》:“其與曹氏也,非唯理異犬牙,固亦事同風馬。”
【風牛】徐陵《與齊尚書僕射楊遵彥書》:“方今越裳藐藐,馴雉北飛;肅慎茫茫,風牛南偃。”《隋書·禮儀志三》:“後魏及齊,風牛本隔,殊不尋究,遙相師祖,故山東人,浸以成俗。”張煌言《答趙安撫書》:“倘論踐土食毛之誼,於弱朝原等風牛。”
齊居於北海,楚近於南海,雖風馬牛不相及也。不知君何以涉於吾地?(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咱們彼此其實沒有絲毫關聯,望帝杜鵑也~。(郭沫若百花齊放·杜鵑花》)
士大夫儋爵賦祿,任民之安危福禍而漠然,塞耳關口,視若風牛馬不相及。 (宋 楊萬里 《新喻知縣劉公墓表》)

外文

英文 alien <be totally unrelated; have absolutely nothing in common with each other>.
日文:風馬牛(ふうばぎゅう)互いにまったく関系がない
法文:deux choses qui n'ont aucun rapport l'une avec l'autre
德文:mit etwas überhaupt nichts zu tun haben
俄文:ни при чё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