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激盪中的守望與抉擇——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其它政治思潮的超越》為中共黨史類論文,作者是劉霞指導教師翟昌民。
關鍵字,中文摘要,
關鍵字
政治思潮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超越 自由主義“新左派” 文化民族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 新權威主義
中文摘要
1978年以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大幕的拉開,中國思想界先後出現了多種對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挑戰,並試圖影響中國未來走向的政治思潮,其中主要包括自由主義、“新左派”、民主社會主義,民族主義、新儒家、新權威主義、傳統社會主義等。本文的目的在於回顧三十餘年來各種政治思潮間交鋒、激盪的歷史,總結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重大問題上對上述思潮的應對與超越,為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流意識形態地位提供理論支持。 超越是本文的核心概念,我認為在思潮爭鳴中實現超越的秘籍在於借鑑加獨創,既博採眾長,又量身定製。實現超越的表現於理論上是理論水平和價值追求,於實踐上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依據這一分析思路我選取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四個大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爭論問題,展現當前中國意識形態格局中的主要政治思潮的風貌,進而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其它政治思潮的超越。 在政治方面,圍繞政黨制度的民主化和政治權威的改造,當代中國主要政治思潮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分野——多黨制和一黨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尊重國家歷史和當前現實的基礎上,把傳統文化的精華與西方民主的價值融合在一起,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一黨執政、多黨參政”的政黨格局揉合了一黨制和多黨制的優點,也超越了單純多黨制或一黨制的局限,完成了社會主義人民民主的獨特模式和實現路徑。 在經濟方面,基於對計畫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好惡,各種政治思潮分列於兩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突破了把計畫和市場囿於社會制度範疇的藩籬,巧妙地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與市場經濟的活力疊加,使計畫隱身於巨觀調控之中,實現了計畫與市場、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全新組合,用市場的自發調節槓桿超越了僵化乏力的高度集中計畫經濟,用巨觀調控的超前預防性超越了潛伏危機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以獨一無二的經濟模式為中國找到了通往現代化的出口。 在文化方面,面對全球化的挑戰,西化派和文化民族主義者分別提出了西方化和本土化的文化振興路徑,中國特色的文化發展戰略把全球化和民族化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創造,在全球化的視野中弘揚文化的民族個性,既超越了西方意識形態的人類性和階級性的對立,顛覆了西化崇拜,又超越了文化民族主義的狹隘民族性和文化決定論。 在社會方面,為了解決社會不公、實現社會公平,民主社會主義和“新左派”分別主張高福利和平均主義的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通過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的理論創新,用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超越了揮霍未來的高福利社會,用公平正義超越了對平均主義的迷戀。 在中國思想界,位於核心地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各種非主流思潮處於既合作又競爭的狀態中,在合作中吸納,在競爭中超越是理論進步的必然選擇。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需要在堅守與創新中引領各種政治思潮,形成良性的、穩定的積極互動,共同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