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茅廬

風雨茅廬

“風雨茅廬”位於杭州市上城區小營街道,系郁達夫親自選址、親自設計,並於1936年春建成,雅稱“風雨茅廬”。

1986年4月23日,杭州市政府將郁達夫杭州故居列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在隨後20多年間進行了幾次整修。

2015年9月1日起開始對外開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雨茅廬
  • 建立時間:建於30年代
  • 類型:中式花園別墅
  • 地理位置:大學路場官弄63號
茅廬概況,歷史回溯,對外開放,

茅廬概況

“風雨茅廬”系郁達夫自己設計,布局分正屋和後院兩部分。進大門,兩側有五六間平房,穿過天井,有三間正屋,坐北朝南,正中一間為客廳,有後軒。廳東西為臥室,三面迴廊。正屋東北有衛生間、廚房等。正屋與後院以花飾磚牆相隔,後院建平房三間,為書房和客房。離地半米,四周築有台階和迴廊的一排三開間磚房,以及用影牆圓門隔開的另幾間書房,內有假山點綴,林木參差,環境幽雅。加之假山花木的庭院,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平房別墅。此宅猶存,結構原狀,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回溯

1933年春,作家郁達夫受國民黨當局的政治迫害,舉家遷移杭州。他舉債購進了杭州官場弄63號南側一塊空地,建起“風雨茅蘆”,並由著名學者馬君武題匾。郁達夫在杭州並未過“隱居”生活,他擔任《東南攬勝》編委,任杭州作家協會理事,還經常在《東南日報》副刊發表雜文,揭露當時的社會黑暗。
據郁達夫自述,“風雨茅廬”內收藏的中國書籍約有八、九千冊以上,其中,宋、元、明和清末的類書,以及清初的禁書(專為研究明清之際的小說而蒐集的),都是他心愛的精本;線裝類書中,上至《太平御覽》、《太平廣記》,下至《李氏五種》等,都是極為難得的珍本。明清之際的刻本小說,珍、善本更多,如有一本名為《生綃剪》的小說,其內容多以浙江一帶為背景,因牽涉到一些豪門巨室,當時即遭毀版,所以十分珍罕。而收藏的英、德、法、日文書,則達兩萬餘冊。英文書籍中,自喬叟至19世紀以後的有關文學類的初版著作,收藏了十之八九;德文書籍中,歌德以前的情歌作者的作品,也都搜齊;國外的羅曼·羅蘭、紀德等人的全集,也都擁有;俄國文學的新舊德譯本,自19世紀以來的基本齊全。
對於一個嗜書如命的讀書人而言,如果能夠像這般坐擁萬千書城,終日嗅著濃郁的書香,不啻是人生的一大快事。然而,令人殊感痛惜的是,郁達夫藏於“風雨茅廬”中的卷帙浩繁的中外書籍,他在生前竟然沒來得及為它們留下書目。而更為可悲的是,不久抗日戰爭爆發,這些書籍竟然全部散盡,毀於兵燹。當時,有一種說法是,郁達夫的藏書是被他在日本的同學、日寇侵入杭州的統帥磯谷廉介悉數席捲而去的。“風雨茅廬”遭此橫劫,在歷史的風雨中愈益岌岌可危了。

對外開放

2015年9月1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及郁達夫殉難70周年,郁達夫杭州故居“風雨茅廬”正式對公眾開放。重新開放的“風雨茅廬”內分序廳--杭州足跡、走進郁達夫、杭州情懷、郁與文、尾篇--永恆印記等5個篇章進行布置陳展,詳細介紹郁達夫的生平事跡、在杭州時期的活動、其發表的文學作品和書信往來、各地各界對郁達夫的追憶和評述、郁達夫小說獎等相關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