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遠去》是中國著名油畫大師——艾軒的作品。畫作描繪了一位依窗的藏族女孩。
基本介紹
畫作簡介,作品欣賞,創作背景,畫家簡介,
畫作簡介
《風暴遠去》是由中國著名油畫大師——艾軒的作品。
《風暴遠去》的尺寸為:100×80cm。畫作上的簽名:(左下)艾軒Aixuan 1992.12
作品欣賞
藏民的形象幾十年來深印在艾軒的畫布上,尤以藏族女性題材最為知名。他用類似於肖像畫的形式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呈現在了高原的自然背景之上。在他的作品中,畫面的色彩讓人物與自然相互協調,天空、雪域和人物融為一體。
創作於1992年的《風暴遠去》是艾軒藏族題材中的精彩之作,藝術家用藍灰調子,傳達一種淒婉的情緒。畫面中依窗女孩的唯美姿態、憂傷深邃的眼神、沉默無語、靜靜凝視,窗外隱約透露著白茫茫的雪域荒原。莫名的孤獨滲透在少女形象和整個畫面氣氛之中。少女留給觀看者的只是小部分的側臉,朦朧地面龐迴避了直白的感情流露留給觀看者更多的猜想。艾軒將自己的情感色彩蘊藏在畫面空靈的構圖和神思中。用獨特的繪畫語言把孤寂的抒情和神秘將觀者帶進有宗教情緒和神秘氣氛的藝術世界中。這件作品的畫面元素極為單純,但筆法洗鍊而精緻,以分明的輪廓線很好地完成了空間的分割和色調的微妙變化,營造空間豐富的詩意境界。事實上,艾軒能夠在眾多以青藏題材為生的當代畫家中獨樹一幟,就在於他作品的含蓄之美,把觀看者帶進悠遠、成精而神秘的藝術氣氛之中,以意念的發揮和形象的象徵,其藝術的感染力顯得更為強烈。
在艾軒作品中的人物有不同的抒情主題,畫中本應純真的少女形象,卻多了幾分凝重,那憂鬱的眼神里,似乎體會某種沉重的東西。同時他的作品也有很強的心理特徵,帶有感傷情懷,這是藉助周圍淒冷的景致和少女憂鬱的神情完成的。或憂鬱、或哀傷、或希望,作品幾乎都是在這一基調上,這當然同他經歷的辛酸往事分不開的,畫中形象是借物言志。他的作品多是室外景,多把一個弱小的異域藏族女孩置身在色調淒冷的自然環境中。一種自然與人物的物性與心理差異,從而充滿神秘與感傷的情緒。他通常把人物鎖定在弱小的女孩身上,與常人表現飽經滄桑的成人不同,從而有一種心理的距離,為了表現這種感覺心理的對比,他將他經歷的那些滄桑感附加在小女孩的眼裡,使之從視覺與心理對出的效果特彆強。
正如邵大箴先生評價:艾軒的作品,與其說是西藏風情畫,毋寧說是他內心的獨白。在這一幅幅畫中,都是艾軒的影子,沉默無語和靜靜的思考,無名的孤獨感滲透到畫中人物和整個畫面氣氛中。獨自一人在一望無際的草地、雪野、荒原,他、她們生活在大自然融為一體的世界裡。
艾軒一次次將純真幼稚的藏族小姑娘置於一個非客觀化的背景中。隨風搖曳的亂髮中,無助的大眼睛閃爍著明亮和憂傷。它有一種衝擊力,讓我們直接對視著他給我們的主題,對視繪畫的故事和它的冷峻內涵。
創作背景
艾軒選擇創作西藏題材的作品,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國內繪畫界興起的一股藝術語言的新思潮,從題材內容到形式語言,要表達新的觀念,創造新的樣式。那時作為青年畫家的艾軒,在經歷了一段“痛苦”的創作摸索後,被荒涼的西藏高原重新點燃了創作的靈感,並經過自己的反覆思考和研究,把西藏的人物和風景素材提煉為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至此在中國繪畫界,艾軒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創作道路。如今他已是國內寫實繪畫中最為代表性的一位殿堂級藝術家之一。正如艾軒所言:“西藏這個地方本身就讓人感覺一種巨大的不可超越的力量。它是亘古不變的、莊嚴的,人面對它往往是無可奈何的。我藉助西藏這種狀態表達了自個兒的感覺。”
畫面中的女孩是藏族女孩瓊白,是艾軒上世紀90年代初在阿壩發現的。“有一次去阿壩,我需要尋找模特,就去一個民族學校。下課的時候,孩子們飛快地從教室跑出來,“我一下捕捉到一個女孩,她的眼睛很特別。她就是瓊白。儘管她用頭巾蒙著嘴而且還低著頭,但是她出門的一剎那,她的眼神還是被我捕捉到了。我特別想表現這種眼神,不僅是純潔、清澈,還有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期盼和渴望。”
至今艾軒還珍藏著瓊白給他的厚厚一沓信。“瓊白當時大概16歲,她很內向,比較低調,挺懂事,骨子裡心氣很高。我們之間建立了友誼,相互通信。我曾多次邀請她到北京來旅遊,還為她的今後做過種種構想。不知怎的,卻一次次落空。最後,通信中斷了。我去阿壩的時候,千方百計地尋找她,才知道她已經結婚。她為了給阿媽治病,為了供妹妹讀大學,也為了自己的生計放牧100多頭牛,她變得特別現實。她哥哥帶我們到一個小屋---瓊白自己的新家,挺荒涼的,周圍什麼都沒有,只有小屋後面嚴酷的地平線。我再一次感受到人的渺小和命運的多變。”
一切都變了。瓊白最大的變化是心理上的,她由於疲憊辛勞而變得漠然和麻木。她成為一個跟自己的祖輩們沒有任何差異,只是在等待日出和日落的最普通藏族女性群體的一個。
多年以來,艾軒的一系列油畫中的人物一直處於一個事件、一種情緒的過程中。西藏雪域高原是他永遠的做畫空間與背景。一個藏族小女孩或是一個青年,站在寂靜又純淨的凍土帶。那些人物有一種苦難美,讓人愛憐和同情。他們在思考什麼,又凝望什麼?實際上,這表面上的寧靜正是他們心理上不平靜的一種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