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靈寺

顯靈寺

顯靈寺距縣城29公里,位於寧化縣河龍鄉圩市東老虎石下。前有雙鳳迎香客,後有守金船山的大雄虎護法,地脈鐘靈毓秀

該處原有虎石大岩擋道。傳說古代有一聖僧,妙相莊嚴,威靈感現。為讓人方便行走,曾用稻草繩綁一破罐,拖開一條難以開鑿的交通要道,從此,大仙嶺路,至 今聞名。又雲,此聖僧乃觀世音菩薩化身。因當年財神趙大元帥載一船黃金,在天河行駛,其坐騎大雄虎猛力躍上船來,使船撞出天河,墜落凡間。沾下天河滴水, 攪得大地汪洋。玉帝見狀,速將寶蓋傘拋下,隔界東西閩贛,分開南北水流。北水汪洋,衝出“中汪”、“下汪”,“洋桐坑”、“洋家坊”等地名。南流洶湧,將 大量泥沙沖成“沙坪”、“中沙”、“下沙”等村號。觀世音菩薩騎龍到此,安遠處水泛,平五方汪洋。收歸銀漢半溪水,點化金沙蓮寶池。寶山五色璀璨,船山夜 現金光。保得吉祥安泰,將龍鎮守河中,“河龍”即此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顯靈寺
  • 外文名稱:A temple
  • 地理位置寧化縣河龍鄉圩市東老虎石下
正文
歷史進程
洪武29年(1396),河龍下窠村,賴子賢公後裔樂助該處寶地,建起大佛殿,觀 音菩薩十分顯靈,因此敬題“顯靈寺”。寺前佛珠紫竹,寺後古樹參天,松杉葳蕤,翠竹簇擁。山岩秀氣舒香客,虎口清泉潤善心。靜謐澹雅,實有“深山藏古寺” 之韻味。東望金船放光彩,西觀寶蓋璨璧雲,北降上人撐寶傘,南來香客騎金龍。雙鳳山前迎檀越,九鰍湖內拜觀音。此處風景宜人菩薩顯靈,保得四方百姓安居樂 業,生活豐腴。出入大仙路,餐食進貢糧,富有金船山,貴有寶傘蓋。
清代曾一度道教流行,改顯靈寺為顯靈山,作道教場所,豎匾“紫府仙宮”。不 久,佛教重興。光嚴寺釋龍□法師,駐錫顯靈寺,重振佛門。後傳與徒會勤法師主持。此後常住僧尼十多人,寺宇完整,產業齊全,有良田160多擔。
至1956 年辦生產互助組時,釋堅雲住持把全部良田帶歸老河龍組。文革期間,僧尼下山。河龍村未拆毀寺庵古蹟,後被下伊村及老河龍組拆去建畜牧場和小隊部,從此寺所荒墟。
1985年,張茂仁居士將雞嫲窠簡易齋房搬至此地。邀請下科村賴姓長輩,集眾捐款柒佰多元,在此建土牆齋房及佛殿樓,約占地110平方 米,至今敬祀觀音菩薩。
1990年,伊淨先等集眾建磚木結構的大雄寶殿230餘平方米,供奉三寶大佛、西方三聖、地藏、文殊、普賢、伽藍、韋馱等菩薩及達 摩祖師。
1994年,建殿右磚木小樓38平方米。
1998年,砌殿右高石坎。
2000年,建木山門。
2002年,建磚木結構飯堂56平方米,寺宇初具規 模。
經數百年滄桑,該寺幾經興衰,如今香火鼎盛,香客雲集。春節期間更是車水馬龍,近者全家朝拜,遠客絡繹不絕。顯靈事例,不勝枚舉。來朝拜的香客,都會喝杯高出碗口的虎口清泉,祈願平安吉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