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在第1 版基礎上,結合不同層次讀者的實際需求和顯示器件技術最新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改版。全書依然為8 章,但是在相應章節的內容側重方面進行了增減。例如,第1 章介紹顯示技術基礎知識,針對學生的需求增加了光度學和色度學的相關基礎理論;第3 章液晶顯示(LCD),增加了現在有源液晶發展的新方向氧化物TFT 的相關內容;第5 章有機電致發光顯示技術(OLED),也增加了氧化物TFT 的相關內容,並增加了OLED 在照明方面的最新套用;第8 章進一步完善了立體顯示方面的內容。本書在第1 版的基礎上,面向目前顯示技術的最新發展方向,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內容進行了完善,新版內容更加全面和翔實。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光電子技術、物理電子技術、通信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廣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術和研發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第1 章顯示技術基礎 1
1.1概述 1
1.1.1顯示技術 1
1.1.2顯示技術發展史 2
1.1.3顯示技術分類 4
1.2光度和色度 5
1.2.1視覺系統介紹 6
1.2.2人眼的黑白視覺特性 8
1.2.3人眼的顏色視覺特性 12
1.2.4電磁輻射和光的度量 16
1.2.5顏色的基本術語 19
1.2.6顏色匹配 20
1.2.7表色系和色度圖 23
1.2.8色彩混合 25
1.3圖像的解析度特性 27
1.3.1臨界解析度 27
1.3.3解析度與清晰度 29
1.4顯示器件畫面質量評價 32
1.5視頻接口 33
1.5.2S - Video 接口 34
1.5.3YPbPr / YCbCr 色差接口 34
1.5.4VGA 接口 35
1.5.5DVI 接口 36
1.5.6HDMI 接口 37
1.5.7BNC 接口 38
1.5.8DP 接口 38
1.5.9數字音/視頻互動接口DiiVA-38
1.5.10總結 39
1.6平板顯示器件的驅動電路原理 40
1.6.1平板顯示器件的基本結構 40
1.6.2平板顯示器件專用控制、驅動積體電路 41
參考文獻 43
習題 44
第2 章電漿顯示 45
2.1概述 45
2.1.1電漿顯示的發展簡史 45
2.1.2電漿顯示的特點 52
2.2物質的第四態———電漿 52
2.2.1雷電、極光等自然現象 52
2.2.2“電漿”名稱的發明 53
2.2.3電漿的基本概念 54
2.3氣體放電的物理基礎 57
2.3.1帶電粒子的產生 58
2.3.2原子的激發和電離 59
2.3.3分子的激發與離解、電離 63
2.3.4低壓氣體放電 66
2.3.5輝光放電 67
2.3.6湯生放電理論 69
2.3.7帕邢定律和放電著火電壓 71
2.4交流電漿顯示 73
2.4.1單色AC - PDP-74
2.4.2彩色AC - PDP-77
2.5PDP 製造工藝 83
2.5.1前基板製造工藝 84
2.5.2後基板製造工藝 88
2.5.3總裝工藝 90
2.6彩色AC - PDP 的驅動技術 90
2.6.1ADS 驅動技術 90
2.6.2ALIS 驅動技術 93
2.7PDP 的套用 95
參考文獻 96
習題 96
Ⅴ
第3 章液晶顯示 97
3.1緒論 97
3.1.1液晶顯示器發展歷史 97
3.1.2液晶的發展過程 98
3.1.3液晶顯示器的特點 99
3.2液晶及其分類 99
3.2.1熱致液晶 100
3.2.2溶致液晶 104
3.3液晶的物理特性 106
3.3.1指向矢 106
3.3.2有序參數 107
3.3.3液晶的連續體理論 108
3.3.4液晶的光學性質 110
3.4液晶顯示器的基本結構及其製備 112
3.4.2液晶顯示器的主要性能參量 113
3.4.3液晶顯示器的主要材料 115
3.4.4液晶顯示器的主要製作工藝 117
3.4.5彩色濾色膜 120
3.5液晶顯示器的顯示模式及其工作原理 122
3.5.1扭曲向列相液晶顯示器件(TN - LCD) 122
3.5.2超扭曲向列型液晶顯示器件(STN - LCD)-124
3.5.3賓主效應液晶顯示器件(GH - LCD) 127
3.5.4相變液晶顯示器件(PC - LCD) 128
3.5.5電控雙折射液晶顯示器件(ECB - LCD)-129
3.6液晶顯示器件的驅動技術 130
3.6.1液晶顯示器件的電極排列 130
3.6.2液晶顯示器件的靜態驅動技術 131
3.6.3液晶顯示器件的動態驅動技術 132
3.7有源矩陣液晶顯示器件 137
3.7.1二端有源器件 138
3.7.2三端有源器件 140
3.8.1晶格結構 150
3.8.2材料性質 150
3.8.3器件結構 151
3.8.4IGZO 有源層的製備方法 153
3.8.5套用前景 154
3.9液晶顯示器的新進展 155
3.9.1TFT - LCD 的廣視角技術 155
3.9.2提高回響速度 162
3.9.3倍頻插幀技術 163
參考文獻 164
習題 164
第4 章發光二極體(LED)-165
4.1概述 165
4.1.1發光二極體 165
4.1.2發光二極體的開發經歷及今後展望 165
4.2發光二極體的工作原理、特性 166
4.2.1發光機理 166
4.2.2電流注入和發光 170
4.2.3發光效率 172
4.2.4光輸出和亮度 174
4.2.5調製特性 175
4.2.6發光二極體和雷射二極體 175
4.3發光二極體的材料 177
4.4發光二極體的製作工藝技術 179
4.4.1外延生長技術 180
4.4.2摻雜技術 182
4.4.3單元化技術 182
4.4.4元件製作及組裝技術 183
4.5發光二極體的特性 183
4.5.1GaP∶ ZnO 紅色LED-185
4.5.2GaP∶ N 綠色LED-185
4.5.3GaAsP 系紅色LED-186
4.5.4GaAsP∶ N 系列黃色、橙色LED-187
4.5.5GaAlAs 系列LED-187
4.5.6InGaAlP 系橙色、黃色LED-188
4.5.8藍色發光二極體 189
Ⅶ
4.5.9LED 的可靠性 191
4.6發光二極體的套用及發展前景 192
4.6.1指示燈 192
4.6.2單片型平面顯示器件 192
4.6.3混合型平面顯示器件 193
4.6.4點矩陣型平面顯示器 193
4.6.5LED 在LCD 背光照明中的套用 194
4.6.6LED 在汽車照明的套用 195
4.7LED 產業現狀及規劃 197
4.7.1全球LED 產業分布及發展狀況 197
4.7.2全球半導體照明計畫 197
4.7.3中國LED 技術產業規劃 199
4.8LED 的驅動 200
4.8.1直流驅動 200
4.8.2恆流驅動 201
4.8.3脈衝驅動 202
4.8.4點陣型LED 驅動 204
4.9發光二極體顯示的其他套用 206
4.10研究課題與展望 206
參考文獻 207
習題 207
第5 章有機電致發光顯示技術 209
5.1引言 209
5.1.1OLED 的發展過程 209
5.1.2OLED 的技術特點 210
5.2有機電致發光的基本理論 211
5.2.1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基本結構 211
5.2.2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物理機制 214
5.3.1有機小分子材料 220
5.3.2有機聚合物電致發光材料 224
5.3.3電極材料 225
5.4OLEDs 器件的製備工藝 226
5.4.1小分子OLED 器件製備工藝 226
5.4.2PLED 器件製備工藝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