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繡

顧繡

顧繡,上海市民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顧繡源於明嘉靖年間,露香園主顧名世之妾繆氏擅繡人物、佛像,又有顧媳韓氏仿宋元畫入繡,劈絲精細,繡品氣韻生動,於是名噪一時。顧繡精工奪巧,同儕不能望其項背,人巧極天工,錯奇矣。顧繡繡品多為家庭女紅,世稱“韓媛繡”,基本用於家藏或饋贈。

2006年5月20日,顧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繡
  • 別稱:露香園顧繡
  • 起源:明代上海的顧氏家族
  • 特色:半繡半繪,針法多變
  • 創始人:韓希孟
  • 作品:游赤壁圖軸、達摩像軸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申報地區上海市
  • 遺產類別:民間美術
  • 遺產編號:Ⅶ—17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顧繡又稱“露香園顧繡”,漢族傳統刺繡工藝之一。顧繡因起源於明代松江地區的顧名世家而得名。據傳顧繡繡法出自皇宮大內,顧家先後出現了繆氏、韓希孟和顧蘭玉等顧繡名手。
清代,顧名世的曾孫女顧蘭玉開始設立刺繡作坊,廣收門徒,傳授顧繡技法。自此顧繡在上海附近地區流傳開來,民間婦女爭相仿製,商人開設繡莊,收購繡品,顧繡之名傳遍江南。清代嘉慶年間以後,顧繡逐漸衰落,幾至失傳。
上海露香園地屬松江府,松江人一直以恢復顧繡為已任。20世紀20年代,松江慈善機構“全節堂”設立“松筠女子職業學校”,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三年級均設立“女子刺繡班”。可惜後來學校毀於侵華日軍的炮火,再也沒有恢復。
到了20世紀70年代,松江工藝品廠回響周恩來同志關於挖掘發展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的指示,於1972年底開始籌備恢復顧繡藝術。聘請二三十年代在松筠女子學校學過顧繡技藝的戴明教老師收徒授藝。不久,又因“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使剛復甦的顧繡遭到“復舊復古”罪名而夭折。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松江工藝廠成立顧繡組,才恢復對顧繡的研究、授藝與生產。以後,松江工藝品廠正式成立顧繡車間組織生產。松江顧繡藝人不斷創作出一批精美絕倫、雅韻欲流的顧繡新作。顧繡有如旱苗沐雨、枯木逢春,開始顯露出勃勃生機。

文化特徵

顧繡獨到的刺繡技法主要體現於:
  • 半繪半繡,畫繡結合
顧繡以宋元名畫中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傑作作為摹本,畫面均是繡繪結合,以繡代畫,這也是它最為獨特之處。如在《群仙祝壽圖軸》中,畫中人物所穿錦裳,是先上底色,後於底色上加繡作錦紋狀的;人物的面部則是先繡後畫的,雲霧則只用畫筆直接用色,而不加繡。這種大膽創新的技法,表現山水、人物尤為生動。
  • 針法多變,時創新意
顧繡的針法複雜且多變,一般有齊針、鋪針、打籽針、接針、釘金、單套針、刻鱗針等十餘種針法。
  • 間色暈色,補色套色
顧繡採用的種種彩繡線,是宋繡中所未見過的正色之外的中間色線。“顧繡”為了更形象地表現山水人物、蟲魚花鳥等層次豐富的色彩效果,採用景物色澤的老嫩、深淺、濃淡等各種中間色調,進行補色和套色。從而充分地表現原物的天然景色。
顧繡從一開始就有別於蘇、粵、湘、蜀四大名繡,它專繡書畫作品,成為獨特藝術。它把宋繡中傳統的針法,與國畫筆法相結合,以針代筆,以線代墨,勾畫暈染,渾然一體,為祖國燦爛的文化藝術增添了異彩。

製作工序

顧繡顧繡
製作顧繡的第一道工序是選擇臨摹的藍本,往往取材于山水、花鳥、人物等文人繪畫。第二道工序是繡娘根據畫作將繡布平鋪於透出光亮的玻璃案上,用毛筆勾勒出線條,為之後“以線上色”做準備,再準備不同顏色的絲線,以模擬原畫中的各類色彩。凡筆不足,則針能獨到;凡墨有暈缺,則線能補齊。如此以線代墨,便可點染渾成。

題材作品

顧繡題材主要涉及的名畫、山水、人物、花鳥等,顧繡中的山水、人物、花鳥氣韻生動,細膩無匹,因而被譽為“畫繡”。主要代表作品有《群魚戲藻圖》《洗馬圖》《女後圖》《米畫山水圖》《花溪漁隱圖》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顧繡,源於明代松江府上海縣露香園,以名畫為藍本,有“繡藝之祖”之稱,在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中,“民間顧繡藝人是用一根線劈成36根絲進行刺繡,特色是畫繡結合、以畫輔繡,往往一個下午的時間,只能繡好一隻鳥身上的一根羽毛,極為精細。”
在中國刺繡工藝的發展歷史上,真正以畫繡聞名於世、並給畫繡發展以極大影響的,即是明代的顧繡。顧繡,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藝術性極高而著稱於世。直至清代四大名繡“蘇繡、粵繡、湘繡、蜀繡”的一些針法,雖有自己的一方特色,也有巧鑒和運用顧繡針法之優處。
顧繡,乃江南唯一以家族冠名之繡藝流派,400年來歷經由盛而衰、乃至消亡、重生的變遷,可謂上海民間刺繡史上的奇蹟。

傳承人物

戴明教,女,漢族,1922年生,上海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顧繡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2003年開展試點項目的申報工作,上海在民間曲藝類方面有一個項目入選第二批全國試點項目,並同時確立了兩項市級試點項目,顧繡為市級試點項目之一。
2005年2月,上海市文廣影視管理局還在全國率先向一批民間藝人發放“藝術津貼”,南匯鑼鼓書和青浦田山歌、顧繡的27名民間老藝人首批獲得津貼。

社會影響

  • 重要活動
1987年5月,松江博物館在松江工藝品廠支持下舉辦《顧繡藝術展覽》,向世人介紹顧繡的歷史和新生。
顧繡
2009年,在杭州舉行的錦繡中華――中國織繡精品大展,展區向瀏覽者展示了來自上海的顧繡等。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隆重開幕。根據進博會新聞宣傳工作總體部署,由上海市政府新聞辦、上海市文廣影視局聯合策劃舉辦的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在進博會新聞中心同步開展。專題展上向人們展示了富有上海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顧繡。
2018年12月20日至2019年1月5日,廣東潮州舉辦的“2018潮州國際刺繡藝術雙年展”,“傳承·振興”展區向人們展示了顧繡作品《群魚戲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