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縣古鎮

顧縣古鎮

顧縣古鎮,地處風光旖旎的國家級森林公園金城山腳下,古鎮依山而伴,綠水縈繞,清澄的金城河迤儷東流,呈現了一派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農村田園風光。古鎮存有的舊街,以縱穿南北的一條長街為主體,大部分保存完好,與附近的金城山森林公園岳池翠湖景區構成一個頗具特色的旅遊網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縣古鎮
  • 外文名:Guxian ancient town
  • 地理位置:四川省岳池縣
  • 景觀類型:人文景觀
  • 主要景點:顧縣老街、川主廟等
  • 地方特產:顧縣豆乾
古鎮簡介,古鎮歷史,古鎮印象,街道茶館,川主廟,地方特產,古鎮方言,古鎮交通,

古鎮簡介

顧縣古鎮,位於四川省東部,廣安市北陲,岳池縣東北部。因為該鎮為岳池縣建縣之初的縣治所在地,故被取名為“故縣”,民國初年更名“顧縣”,即回顧之意。曾經有過的縣城建制,使顧縣古鎮在街市建築、人們生活習俗和文化心理等方面都積澱了不俗的內蘊。雖然世易時移,舊縣城遺蹟已淹滅在歷史的烽煙里,但就從保留下來的顧縣場鎮房屋建築格局和街道名稱看,依稀可見古城風貌。古鎮上保留下來的一條長約千米的老街,仍然繼續演繹著古鎮原汁原味的人間百態。

古鎮歷史

顧縣古鎮是岳池縣的歷史源泉,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代岳池建縣之始。公元697年(唐武周皇帝萬歲通天二年)分南充、相如(今蓬安)2縣置岳池縣,縣治在今顧縣鎮。公元732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岳池縣治遷徙伏江里,原治所降為場鎮。宋代時置故縣鎮,清末民初更名為顧縣場,1940年與東板鄉合併為顧東鎮,1952年設顧縣鎮,1966年更名東升鎮,1971年復名顧縣鎮,1984年顧縣鄉併入,1992年高橋、觀橋2鄉併入。

古鎮印象

街道茶館

走進古鎮老街,首先感受到的是川北古老的市鎮民居。街上的房屋多是全木結構,以樓房為主,多則三層,少則兩層,明顯比尋常小鎮來得大氣。不少樓房有花窗雕飾,陳舊而不失雅致,工巧的刻鏤可見昔日技藝的精湛,透露出造房主人優雅的品位。樓前懸出的玲瓏走廊,料是閨中少女打街望景的好所在。
顧縣古鎮上的老茶館顧縣古鎮上的老茶館
老街上年輕人都已外出打工,留在鎮上的多是老人和小孩。不逢趕場的日子,街上很冷清,少許人家半敞的門前隨意擱著幾條凳子,三五老嫗聚在一起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街上的店鋪不多,商業都集中到新街去了。老街上最多的是茶館,古樸而寬敞,一律的八仙桌、長條凳,土砌的老虎灶上坐一排黢黑的鑌鐵壺,“哧哧”地冒著熱氣,行人從門前路過,忍不住想進去坐一坐。與街巷的冷清相反,茶館凝聚著古鎮永恆的鬧熱,鎮上以及遠近鄉鄰的老者幾乎全都集中在這裡,泡上一杯清茶,在紙牌麻將的玩樂和陳年舊事的閒聊中打發晚歲光景。清一色的老式茶館和老邁茶客,使古鎮愈發顯得古老而悠遠。

川主廟

顧縣古鎮的宗教文化久盛不衰。明清及民國時期,場鎮及市郊均建有多處寺廟。火爆的廟會帶來了商貿的繁榮、旅遊的升溫、經濟的發展和文化檔次的提升。為紀念蜀郡太守李冰建的聚聖宮(川主廟又名聚聖宮),由戲樓三開,大殿及廂房組成,占地面積千餘平方米,坐落在老街中段。
步行在古鎮的老街上,一座古樸典雅、坐東朝西,兩層遞進式翹角飛檐的古建築映入眼帘,六合大門正上方,寫著斗大的紅色大字“聚聖宮”(川主廟又名聚聖宮);兩隻石獅背靠水桶粗的檐柱,威嚴地臥在大門兩側;風化的石梯斜鋪而上,石梯中間雕刻著一條蛟龍,目不轉睛地瞪著前方的金城河水。拾級而上,進入川主廟的第一進(偏殿),是千餘平方米的四合院裡。穿過庭院,再跨十步石階,進入川主廟第二進(正殿)。正中供奉著李冰神像,神態栩栩如生;朱漆大柱上刻著他的功績:“深淘灘,低作堰,懿訓昭垂為準為則;灣截角,正抽心,儀型作式無頗無偏”。 正殿兩壁則是五幅彩繪,描繪的都是李冰治水的場景。
川主廟大殿中的李冰塑像川主廟大殿中的李冰塑像
從廟中碑文可知,川主廟建於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以前。當時,繞鎮而過的金城河,一遇暴雨便洪水泛濫,水患時常侵擾場鎮居民。不知何人沿用了戰國蜀郡太守李冰治水的經驗,在金城河上築堰治水,金城河水馴服了,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顧縣場上的商貿也繁榮起來了。後人為了緬懷李凍的功德,便集資在此修了川主廟,供奉李冰神像。

地方特產

源於農家,廟宇素食
顧縣牛皮豆乾歷史悠久,始於清光緒年間。岳池縣顧縣鎮位於縣城北部邊緣的金城山南麓,屬丘陵地帶,盛產黃豆,每戶農家能製作豐盛的豆腐宴席。舊時顧縣場鎮及周邊寺廟教多,豆腐宴為寺廟招待客人的主菜。比較有名的禹王宮住持為了表達對當地宗教信奉者們的誠意,常請到廟中聚會。在齋席上,雖有陳年老酒,又有各種蔬菜,還有品種繁多的豆腐類食物。飲酒亦須最佳佐餐品,才會酒興更濃。席中的豆腐乾,也不失為下酒菜,但終不理想,不管是色是味,顯得平淡無奇,總令人食慾不佳。住持為此耿耿於懷,悶悶不樂。他決心尋找一種最佳飲酒佐餐品,於是派出和尚,在四處化緣的同時留心觀察。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探得有工匠經過自己多年實踐摸索,做得一手豆腐乾的技能。於是用高薪聘請,到顧縣場禹王宮秘密製作。
民間工藝,做工考究
工匠選用優質黃豆細磨成漿,過濾取汁放鍋中燒沸加鹽滷成豆腐,再倒入放有過濾布的木箱中榨去一定水分,經五香(八角、山柰、茴香、丁香、花椒)水煮後晾乾,再上鹵香花椒油。因色、形如牛皮故名,其光潔油亮,芳香可口,質軟而綿,回味無窮。禹王宮住持再次將當地名流士紳請去作客,眾人將牛皮豆腐乾放進口中,慢慢品嘗,頓感滿口生津,神清氣爽,兩眼放光,雙耳尤聰,再飲陳酒,酒菜相融,個個點頭讚嘆,嘖嘖聲響成一片。
顧縣牛皮豆乾顧縣牛皮豆乾
禹王宮的和尚請人做出了牛皮豆腐乾的訊息不翼而飛,很快傳遍顧縣場的每個角落,不少人挖空心思想把製作工藝挖到手。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隨著時間的推移,工藝漸漸傳入民間。顧縣場最早得到豆腐乾製作工藝的是兩戶人家,一家姓楊,一家姓姚。後來其他鄉民依照他們兩家,也做起牛皮豆腐乾來,後工藝不斷改進,手工操作由機器代替,既減輕了勞動強度,也提高了功率。從生產、包裝到保存,實行一條龍生產,採用先進技術,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而且可存放百日不變質。
饋贈佳品,遠銷國外
令人津津樂道又難以忘懷的岳池各種豆腐乾中,如五香豆腐乾、麻辣豆腐乾、脆皮豆腐乾等,各領風騷。顧縣的牛皮豆腐乾以其特有身姿與魅力,獨占鰲頭,吸引著中外食客,不僅是飲酒的最佳佐餐,亦是饋贈親友的好禮品,不但在全國各地暢銷,而且還遠銷美國、泰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地,深受人們好評。
顧縣牛皮豆腐乾製作工藝有較高的民間飲食文化研究價值。顧縣場周邊人家以製作牛皮豆腐乾而創收致富,源於農家,廟宇素食,以獨特民間工藝製成,有較高的飲食文化、佛文化研究價值。同時,顧縣牛皮豆腐乾有著較強的社會價值。黃豆加工食品,豆類加工工藝開發利用可以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又大大豐富了人們的飲食內容。

古鎮方言

明末清初,戰爭頻繁,川民遭劫,百里之內,杳無人居,1684年(康熙三十三年)始移民填川。根據《岳池縣誌》記載:“明末清初,縣境土著居民姓氏極少,清康熙至乾隆年間,湖、廣、陝、甘等省移民,遷居岳池。顧縣鎮移民多為湖南人。這些湖南移民和贛、閩、鄂的移民及土著居民長期共處,語言相互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顧縣話(保留了多種方言的痕跡,顧縣人讀“黃”為“王”,“黃瓜、黃豆、黃麻”一律讀為“王瓜、王豆、王麻”,但湘語的特徵仍最為明顯)。
禹王塑像禹王塑像
顧縣話分布在黃龍、高升、雙鄢、高橋、東板、長田、顧縣、觀橋和石城、苟角、安東、天平、魚峰等鄉鎮。但由於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顧縣人和外界的交往日益頻繁,在湘語底層的基礎上,顧縣話一步步和周圍的岳池話、南充話靠攏、認同,逐漸成為了西南官話中有著自己的語言特色的一種方言。

古鎮交通

顧縣古鎮交通便捷,省道儀(隴)北(碚)路和國道42線滬蓉高速公路廣(安)南(充)段穿境而過,廣南高速公路在顧縣鎮設出入口。古鎮到森林公園金城山15公里,距鄧小平故居僅19公里,國家級風景區岳池翠湖僅5公里,是小平故里旅遊黃金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