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符稹

顧符稹

(1635——1718)一作符楨,清代畫家。初名稹,字瑟如,後名符稹,字松崖,號小痴,江蘇興化人。能詩、工書、善畫,山水、人物遠學李昭道,善以勾染作畫,近學趙孟頫,以清麗著稱。所作筆法工致嚴謹,細入毫髮,樹石細筆寫生,頗具氣勢。家貧寒,以賣畫自給,故臨摹托古者頗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符稹
  • 出生時間:1635
  • 作品:《論松圖》
  • 時代康熙
人物簡介,傳世作品,

人物簡介

顧符稹(1635—1718)
顧符稹的童年,正值明清易代,天下大亂,他也不能參加正常的科舉考試了,於是就到李清家裡讀書。李清是李春芳的後人,乃清代史學名家,又精於文學藝術,他的藏書很多,據說顧氏即使生病之際,也是刻苦攻讀。這給他提供了最佳的學習環境。
顧符稹自幼愛繪畫,族譜稱他“善丹青,窮幽極細,得小李將軍之秘。”小李將軍指唐代名畫家李昭道,他和父親李思訓都是畫壇高手,創金碧山水畫派,五代時期的趙乾,以及後來馬遠、夏珪都是同一畫風,鄭板橋曾題過“小李將軍畫本”就是指此。明末董其昌提出畫分南北宗,南宗以唐代山水詩人王維為祖師。後代大都認為北宗匠氣重,南宗是文人畫,論者步董其昌後塵推崇南宗繪畫。顧符稹屬北宗,這一派的大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所幸的是,目前全國包括北京故宮、南京博物院以及上海、天津、重慶、廣東、安徽的多家博物館都藏有顧符稹的繪畫精品,為我們研究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顧氏畫,皆是山水,其畫大氣磅礴,美輪美奐,這與他極力師法自然有關,並不像同時代很多畫家只在臨摹古人方面下功夫。族譜記載他“壯好游,望潼關,陟西嶽,上天台雁盪,泛沅湘洞庭。”他足跡所到的這些地方,都是國內的山水名勝,飽覽壯美河山無疑對他的繪畫產生了重大影響,使他的繪畫更上層樓。因為家貧,他20多歲時就到揚州賣畫,當時名士王士禛在揚州做司法官,看到顧氏的畫很欣賞,又見他經濟狀況不好,有意將他聘為自己的幕僚,但他不願意過這種受制於人的生活,就沒有答應王氏。雖然他賣畫,也不是出錢就能得到畫,有一次,一位縣令要買他的畫,他答應了此事,畫成後名款都署好了,但他聽到訊息說這位縣令平時很貪,他想自己怎么能給這樣的貪官畫畫呢,一氣之下,他就將畫撕了,堅決不將畫送給這位縣令。多年後,顧於觀詩寫到祖父時說他“骨氣摩青天”,他去世時“鄉鄰泣涕漣”,這說明他有耿直的一面,而和鄉鄰的關係則十分融洽。
顧符稹交友有嚴格的選擇,他和同鄉李沂及名士孫枝蔚、杜濬等人關係甚好。有一個夜晚,他們一起聚集在李沂的居所,李氏拿出紙,當時命題,畫一幅《山莊夜話圖》,符稹不假思索,潑墨立就。據李沂記敘,顧是先畫樹,老乾縱橫,後畫很多歸鴉,然後在樹旁畫上數間屋。其畫堪稱妙品,在場的諸位名士分別題詠,更見證了他們的友誼。我推測畫是在揚州畫的,因李沂在詩末說“如何歲暮不歸去,又欲別我游姑蘇。”這說明顧畫完畫沒有回興化,而是到蘇州採風去了。這幅畫,當時就有人出一百兩銀子購買,未能如願就請梁上君子動手,可見其喜愛之深。據記載符稹還畫過一幅千里《棧道圖》,被人們譽為神來之筆,王士禛在《漁洋精華錄》中記述了此事。除繪畫外,他也長於詩歌,著有《龍津草堂詩稿》。他在一首山居圖上題道“共歡戎馬息,長樂此邱園。”從此詩看,他作畫時清王朝統治已經趨於穩定,他高興能有一個安定的環境。我讀到他的題畫詩還有《題畫秋林讀書圖贈李皇望》和《題畫贈王四歙州》,皇望是李跱的號,歙州是王熹儒的號,他們都是興化的名士,從中可以考實他們交往的情況

傳世作品

康熙二十五年(1686)作《論松圖》軸,藏揚州市博物館;康熙三十年(1691)作《山深樹密圖》軸藏中央美術學院;三十四年作《層巒疊嶂圖》軸藏瀋陽故宮博物院;三十九年(1700)作《山水圖》軸藏故宮博物院;《雙松圖》軸圖錄於《中國畫史圖錄》下冊;四十五年(1706)作《桃源圖》軸藏上海博物館康熙五十五年(1716)作《觀瀑圖》軸,時年八十三。
顧符稹《山水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顧符稹《山水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