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治療與調護

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治療與調護

類風濕關節炎又被稱為“不死的癌症”,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病因未明的能引起肢體嚴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並引起劇烈疼痛。

本病發病高峰期年齡是20歲~45歲,多見於女性,男女之比約為1:3。據文獻報導類風濕發病率,牙買加黑人是10.25%;在美國白種人為0.5%~1%;而在美國的印第安人占5.3%;歐洲人占0.6%~1.9%;在日本為0.3%~0.6%;在我國初步調查為0.32%~0.4%,按此數字估計我國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400萬左右。

本病是一種炎症性、進行性、對稱性和破壞性的關節性疾病,以關節晨僵、疼痛腫脹及功能障礙為本病主要臨床表現。輕者影響關節功能,重者造成殘疾,極少數嚴重者可因頸椎破壞而致高位截癱或因重要臟器血管受累而危及生命。

祖國醫學將其歸屬於“痹證”範疇,而本病病程長,病情頑纏,不少學者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更接近於《金匱要略》之“歷節病”,或稱“頑痹”、“尪痹”,以區別於其他的痹證。

基本介紹

主題
健康課堂
責任者
姜泉主講人
版本
首都圖書館 2010年9月
日期
2009-4-24
載體形態
館藏信息
首都圖書館
描述
類風濕關節炎以關節滑膜慢性炎症、關節的進行性破壞為特徵,40~50歲是其發病高峰。中醫認為,潮冷、疲勞、創傷及精神刺激、營養不良均可誘發本病,本講將為您介紹該病症的中西醫診療方法,並為您推薦實用的日常食療食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