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比研究

類比是根據兩個對象或者兩類事物的一些屬性相同或者相近,猜測;另一些屬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維方法。作為一種從特殊到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儘管由類比得出的結論不一定正確,但它卻能獨闢蹊徑,給人以靈感和啟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類比研究
  • 性質:教育
  • 類別:哲學
  • 屬於:研究
教育中的類比,教育類比舉例,

教育中的類比

教育中的類比是把自然、生活中的現象與教育現象進行類比,用它物說明教育,用它物理解教育。通過類比學習以自然為師理解生活、學會生活,以生活為師理解教育、創新教育,以生活現象為基礎啟發學生、發展學生,讓學生學會生活。在類比中,實現生活學習工作一體化,提高生活、學習與工作質量。
《老子》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地”“法天”“法自然”何以可能?從人的生物性角度,人的生長受制於自然規律,人的成長與萬物生長具有相似性,這為類比提供了條件和可能。

教育類比舉例

拔苗助長是人們最為熟知的教育類比。
田野里,大片大片的莊稼沐浴著陽光雨露,茁壯成長,一派勃勃生機。也許你看不出莊稼每天都在長,但它卻是實實在在地長高了起來。
有一個宋國人靠種莊稼為生,天天都必須到地里去勞動。太陽當空的時候,沒個遮攔,宋國人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渾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濕,但他卻不得不頂著烈日躬著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躲避,宋國人只好冒著雨在田間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頭來,和著汗一起往下淌。
就這樣日復一日,每當勞動了一天,宋國人回到家以後,便累得一動也不想動,連話也懶得說一句。宋國人覺得真是辛苦極了。更令他心煩的是,他天天扛著鋤頭去田裡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莊稼,似乎一點也沒有長高,真讓人著急。
這一天,宋國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著大得好像沒有邊的莊稼地,不禁一陣焦急又湧上心頭。他自言自語地說:“莊稼呀,你們知道我每天種地有多辛苦嗎?為什麼你們一點都不體諒我,快快長高呢?快長高、快長高……”他一邊念叨,一邊順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線頭,線頭沒拔斷,卻出來了一大截。宋國人望著線頭出神,突然,他的腦子裡蹦出一個主意:“對呀,我原來怎么沒想到,就這么辦!”宋國人頓時來勁了,一躍而起開始忙碌……
太陽落山了,宋國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飯菜,坐在桌邊等他回來。“以往這時候早該回來了,會不會出了什麼事?”她擔心地想。忽然門“吱呀”一聲開了,宋國人滿頭大汗地回來了。他一進門就興奮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把每一根莊稼都拔出來了一些,它們一下子就長高了這么多……”他邊說邊比劃著名。“什麼?你……”宋國人的妻子大吃一驚,她連話也顧不上說完,就趕緊提了盞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到田裡去。可是已經晚了,莊稼已經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萬物的生長,都是有自己的客觀規律的,人無力強行改變這些規律,只有遵循規律去辦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國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一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願快長高,結果落得一個相反的下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