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星體發射線的統一規律性及其套用》是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董小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類星體發射線的統一規律性及其套用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董小波
-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我們最近對光學、近紫外波段類星體寬發射線(MgII等)的研究表明,發射線在強度等方面的變化主要由愛丁頓比(L/L_Edd)決定。我們將基於一致性選取的SDSS類星體光譜大樣本,繼續研究類星體紫外波段(高電離)發射線(Lyα、N V、C IV等)的規律,特別是:C IV λ1549線輪廓變化的規律,它的外流成分與位力化成分之間的聯繫,Baldwin效應及其三種二階效應的起源,N V/C IV、FeII/MgII這些常用作金屬豐度或豐度比指標的發射線線比的變化規律等。然後我們將力圖提出一個物理模型來統一解釋這些現象性規律。我們還將定標基於C IV等紫外發射線來估計黑洞質量的公式,定標發射線比與金屬豐度比之間的關係,探索類星體的宇宙學演化、類星體周圍氣體環境的化學演化。
結題摘要
豐富的光學、紫外發射線是類星體的定義性特徵之一。對類星體發射線規律以及發射線區性質的研究,有著多方面的重要意義;比如,通過發射線可以研究類星體外流,研究周圍氣體的金屬豐度、增豐歷史和寄主星系的恆星形成歷史等。本項目從SLOAN數字巡天的大樣本出發,研究了類星體C IV λ1549、C IIIλ1909以及Fe II等發射線的變化規律,特別是:發現了C IV λ1549線輪廓變化的規律,它的外流成分與位力化成分之間的聯繫,類星體中寬線區(由C IV線表征)與窄線區(由[O III] λ5007表征)外流的聯繫、Baldwin效應的起源等。我們提出了一個物理模型(BLR和inner NLR氣體雲的柱密度分布受愛丁頓比控制)來統一解釋這些現象性規律,以及一個光變模型來解釋窄發射線的Baldwin效應。我們還討論了基於各種發射線來估計黑洞質量的系統偏差問題以及困難。發表了SCI論文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