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激素後脂膜炎

類固醇激素後脂膜炎多系套用大劑量類固醇激素後而突然停止或過快速減量所致皮下結節性脂膜炎。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風濕免疫科、皮膚科
  • 多發群體:兒童
  • 常見病因:停用類固醇激素,失去對脂肪沉積失控所致脂肪細胞內脂酶一過性障礙
  • 常見症狀:大小不等的皮下結節,質硬,壓痛,發熱,關節疼痛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本症屬類固醇激素的併發症。由於停用類固醇激素,失去對脂肪沉積失控所致脂肪細胞內脂酶一過性障礙,引起脂肪細胞變性、損傷。

臨床表現

通常停用類固醇激素後2周左右,出現大小不等的皮下結節、質硬、境界清楚,有壓痛,皮損表面顏色正常或潮紅。多見於兒童,皮損常於皮下脂肪貯積最多的部位,如臀部、軀幹、四肢近側端。本病經歷數周或數月後可自然消退。全身症狀缺如,有時可有發熱,關節疼痛,重者可有心臟、腸道脂肪貯積,甚至可引起心衰或胃腸症狀,危及生命。

檢查

組織病理檢查可見,皮下脂肪小葉間早期有中性粒細胞與單核細胞為主的炎症浸潤。晚期出現組織細胞、泡沫細胞、淋巴細胞和異物巨細胞浸潤,脂肪細胞變性、細胞內含有針狀結晶,類似新生兒皮下脂肪壞死症,可見脂肪結晶甚至可見整個腸道脂膜炎病變。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皮損特點和組織病理特徵即可作出診斷。

治療

本病症狀常可自然消退,無須特殊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