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橋中心國小

閔行區顓橋中心國小創立於1908年,原名顓區國小堂。歷經百年歲月的磨練和洗禮,校名不斷更迭,校址反覆搬遷,區劃幾經變換,然而,一代又一代的顓小人始終站在教育教學改革和社會發展進步的前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閔行區顓橋中心國小
  • 創辦時間:1908年
  • 所屬地區:中國上海市閔行區
  • 類別:公立國小
  • 學校類型:綜合類
早在新中國建立前,顓橋國小就曾經是本地引進新文化、新思想的一扇窗戶。這裡是顓橋地區最早的中共地下黨組織活動的秘密基地,他們通過創辦“眾安閱覽室”、“顓橋青年文藝社”、“黎明社”等活動,宣傳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團結了一批進步青年。上海解放前昔,地下黨員設法收聽解放區電台廣播,在民眾中宣傳戰場勝利的形勢,以消除因受國民黨欺騙宣傳產生的疑慮,鼓舞民眾鬥志。本地區教育的先驅、曾被陶行知先生贊為“吃得苦上苦、方為人中人”的張翼(字鳳山)也在顓小擔任過校長。辛亥革命元老鈕永建稱讚顓橋國小得風氣之先,注重民眾教育,厲行“八強教育”,造就多才革新民俗,為全縣樹立了模範。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歷任學校領導身體力行,帶領全體師生員工堅持教育必先育人、堅持教育改革,堅持教育創新,使這所百年老校重新煥發青春與活力。
顓橋國小是一所勵精圖治,人才輩出的學校。良好的學風造就了許多優秀學子:有為抗擊日寇侵略而英勇捐軀的烈士,有成為科學院士的科學家,有聲名卓著的翻譯家、編輯、作家、書法家,有投身於工農業生產的科技人員……,他們學有所成,學有所創,他們的人格魅力和科學精神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學子積極進取、樂於奉獻、勇於創新的榜樣和楷模。百年來,顓橋國小畢業的學子有數萬計,他們更多地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勞動,為地區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默默地奉獻著。
顓橋國小是一所重視歷史傳統,有著深厚文化積澱的學校,現存有建校初期使用的明代八棱石井欄、明代瑞獸紋抱鼓石等。回顧歷史,百年歲月里,這片土地匯集了眾多的精彩華章,積澱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形成了嚴謹治學、合作共進的優良傳統。百年辦學歷程,顓小人以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讓這所學校得以百年傳承,薪火相繼。無論在怎樣困難的時期,顓橋國小始終以振興中華、科教興國、服務地方為己任,以潛心育人為根本,忠貞不渝地堅守著一所學校所擔負的神聖使命。
現在學校占地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 綠化面積1.1萬平方米。2011學年,學校開設28個教學班,有學生1230多名,教職工近90名。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先進,資源充沛,環境優美。學校以“多元和諧,全面發展”為辦學理念,著眼於學生的未來成長和終身發展,在課程建設、教育科研、信息化等方面優勢顯著,藝術、科技、體育教育特色鮮明,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色和品牌個性。
學校充分發掘和利用本地區的多元化資源,傳承創新,深入開展民俗文化活動,已經形成了以腰鼓藝術見長,以傳承民間民俗文化為主導的藝術教育特色和以民俗文化為載體的特色校園文化。學校建立了民俗文化教育運行機制,注重民俗文化教育課程建設,形成了《顓小腰鼓》、《一剪美》、《今古拾貝話民俗》、《體育民間叢話》等民俗文化教育校本課程;注重“七彩天地綜合實踐”活動小天地和“三團一隊”陣地建設,注重民俗文化教育特色項目的普及與提高。學校每年開展藝術節、藝術月、文藝展演、藝術周、藝術日等活動形式,為學生開展藝術活動提供展示的舞台;學校建立“七彩俱樂部”,舞蹈、腰鼓、繪畫、合唱、器樂、戲劇、文學等社團,深深吸引了廣大學生參與。學校的民樂團是閔行區一級藝術團。學校通過本土化落地、課程化學習、網路化支持、社會化壯大,實現了傳統特色項目——顓小鼓娃和剪紙項目的品牌化發展,使其新陳代謝,長盛不衰。腰鼓與剪紙兩個項目被閔行區教育局評為閔行區民族文化類藝術特色項目。學校被推薦參加國家教育部“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評選。
經過多年的發展,“顓小鼓娃”已經成為本地區的文化特色品牌,參加了上海市慶申博成功慶典、上海市國際藝術節、旅遊節、大師杯國際網球賽開幕式等上百場次的展示活動和演出,獲得了上海市藝術百花獎稱號、上海市拓展型課程評教一等獎。剪紙、風箏、中國結、嗩吶等民間藝術項目,也在本市乃至全國的各類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學校先後榮獲了“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上海市中國小行為規範示範學校”、“上海市綠色學校”、“上海市第六屆教科研先進集體”、“上海市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督導評估現被評為A等一級。
學校位於中溝路89號,位置約處上海市閔行區莘莊鎮與江川街道的中間,滬閔路的西側。公交交通線有703路(起訖站靠近學校)、徐閔支線(起訖站與703同)、徐閔線、莘荷線、莘車線、莘吳線、莘松線等;軌道交通5號線。
顓橋中心國小教育科研課題管理條例
第一條總則
為使我校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的全程走向規範化和科學化,促進我校課題研究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課題研究的生產力作用,特制定本條例。
本條例包括課題的申報、審批、管理、經費、成果的鑑定和獎勵等內容。
第二條課題管理的組織
1、上海市閔行區教育教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教研所)是我校教育科研管理領導機構,負責全校教育科研的組織、規劃、指導、協調和管理工作。
2、 教研所具體負責規劃的制定,組織課題申報與評審,進行課題的過程管理,評選優秀科研成果與科研工作者,組織優秀成果的推廣、套用,處理有關教育科研課題日常性工作等。
第三條課題立項的原則
1、 科學性原則。課題指導思想正確,立論依據充分。
2、 創新性原則。課題要在前人或他人未能解決或未能完全解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創新。
3、 實用性原則。課題必須聯繫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對學校教育改革有指導作用和實用價值。
4、 可行性原則。課題研究的目標明確具體,工作步驟可靠,具有研究所必須的物質條件、組織條件和人員素質條件,能按時完成研究工作。
第四條課題的內容和申報人
1、 課題內容應屬於普通基礎教育範疇,著重研究與學校教育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研究類型可以是理論研究、教育調查、教育實驗、經驗總結、文獻研究及套用技術研究,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對學校教育改革有指導作用。
2、 課題的主持人或負責人必須是本校的教職員工。
3、 與外單位協作的課題,凡以本校為主的,亦可由本校教職員工提出申報。
4、 課題的時限一般不超過3年,超過者須說明理由。
第五條課題的申報和審批
1、 課題申報人應填寫《上海市閔行區教育科學研究項目申請書》,說明研究的目的、意義、採用的方法、所具備的條件、成果形式和經費預算等。
2、 教研所接受申報後,主持召開課題論證會,由課題主持人或負責人作開題報告,並對有關質詢進行答辯,在此基礎上由評審組評議審批,批准的課題列為學校教育科研課題。
3、 課題批准後,教研所將《申請書》加蓋公章,一份發還課題主持人或負責人,兩份留教研所存檔。
4、 課題批准立項後,同一課題又申請到了更高級別的課題,應在兩個月內報校科研室備案,該課題的管理、鑑定,經費等不由教研所負責,但該課題享受學校獎勵(見本例第九條)。
第六條課題的管理
1、 課題主持人或負責人應將課題研究列入工作的計畫,加強領導與督促檢查,學校應在時間、人力和資金方面給予支持,並把課題研究的時間和成果作為教師工作評估考核的重要內容。
2、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主持人或負責人應於每學年初提出本學年工作計畫,學年末寫出工作報告,向校科研室匯報進度,校科研室每學年集中檢查一次課題進展情況,提出意見,亦可組織經驗交流。
3、 課題主持人或負責人在研究工作進行期間,如因特殊情況,需要變更研究計畫或推遲計畫實施,必須由課題主持人或負責人提出書面申請並說明理由,報經校科研室批准,予以備案。
4、 課題組要嚴格執行《申請書》里的有關條款,無故不執行《申請書》或拖延時間太久者,科研室要對課題主持人或負責人提出整改意見。
5、 因故未按期完成課題者,允許承擔人申請不超過一年的寬限期,寬限期滿未完成者,撤消其承擔的課題。
6、 課題完成後,課題主持人或負責人應向科研室遞交總結報告、成果摘要報告、全部科研成果。
第七條課題的經費
1、 凡經教研所審核、學校同意立項的科研課題,學校將視課題情況給予適當的資助。
2、 課題經費的使用限於有關課題的開支,如資料的購置、資料的印刷,舉行研討、諮詢、論證、成果鑑定等小型會議費及調研差旅費等。
3、課題的經費由校長室審批,科研室審核。
第八條成果的鑑定
1、 由教科室根據鑑定成果的指標體系與方法,負責對課題研究成果的鑑定。
2、 到了課題結題階段,課題主持人或負責人,要做好工作總結、資料歸檔和財物清理等工作,撰寫研究報告,對取得的成果作出自我鑑定並送科研室。
3、科研室邀請有關專家組成評議鑑定小組,召開鑑定會,作出成果鑑定報告。
4、 將研究成果的評語填寫在《申請書》內,存入科研業務檔案,作為考核成績和評獎的依據。
第九條成果的獎勵
學校教育科研成果評獎活動一般每年進行一次,課題經評審得以結題,將得到相應的獎勵(具體見“教育科研成果獎勵條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