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閔行區顓橋中心國小

早在新中國建立前,顓橋國小就曾經是本地引進新文化、新思想的一扇窗戶。這裡是顓橋地區最早的中共地下黨組織活動的秘密基地,他們通過創辦“眾安閱覽室”、“顓橋青年文藝社”、“黎明社”等活動,宣傳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團結了一批進步青年。上海解放前昔,地下黨員設法收聽解放區電台廣播,在民眾中宣傳戰場勝利的形勢,以消除因受國民黨欺騙宣傳產生的疑慮,鼓舞民眾鬥志。本地區教育的先驅、曾被陶行知先生贊為“吃得苦上苦、方為人中人”的張翼(字鳳山)也在顓小擔任過校長。辛亥革命元老鈕永建稱讚顓橋國小得風氣之先,注重民眾教育,厲行“八強教育”,造就多才革新民俗,為全縣樹立了模範。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歷任學校領導身體力行,帶領全體師生員工堅持教育必先育人、堅持教育改革,堅持教育創新,使這所百年老校重新煥發青春與活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閔行區顓橋中心國小
  • 所屬地區:上海市閔行區
  • 類別:公立國小
  • 占地:2萬平方米
歷屆英才,辦學規模,所授榮譽,地圖信息,

歷屆英才

顓橋國小是一所勵精圖治,人才輩出的學校。良好的學風造就了許多優秀學子:有為抗擊日寇侵略而英勇捐軀的烈士,有成為科學院士的科學家,有聲名卓著的翻譯家、編輯、作家、書法家,有投身於工農業生產的科技人員……,他們學有所成,學有所創,他們的人格魅力和科學精神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學子積極進取、樂於奉獻、勇於創新的榜樣和楷模。百年來,顓橋國小畢業的學子有數萬計,他們更多地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勞動,為地區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默默地奉獻著。
顓橋國小是一所重視歷史傳統,有著深厚文化積澱的學校,現存有建校初期使用的明代八棱石井欄、明代瑞獸紋抱鼓石等。回顧歷史,百年歲月里,這片土地匯集了眾多的精彩華章,積澱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形成了嚴謹治學、合作共進的優良傳統。百年辦學歷程,顓小人以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讓這所學校得以百年傳承,薪火相繼。無論在怎樣困難的時期,顓橋國小始終以振興中華、科教興國、服務地方為己任,以潛心育人為根本,忠貞不渝地堅守著一所學校所擔負的神聖使命。

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 綠化面積1.1萬平方米。2011學年,學校開設28個教學班,有學生1230多名,教職工近90名。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先進,資源充沛,環境優美。學校以“多元和諧,全面發展”為辦學理念,著眼於學生的未來成長和終身發展,在課程建設、教育科研、信息化等方面優勢顯著,藝術、科技、體育教育特色鮮明,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色和品牌個性。
學校充分發掘和利用本地區的多元化資源,傳承創新,深入開展民俗文化活動,已經形成了以腰鼓藝術見長,以傳承民間民俗文化為主導的藝術教育特色和以民俗文化為載體的特色校園文化。學校建立了民俗文化教育運行機制,注重民俗文化教育課程建設,形成了《顓小腰鼓》、《一剪美》、《今古拾貝話民俗》、《體育民間叢話》等民俗文化教育校本課程;注重“七彩天地綜合實踐”活動小天地和“三團一隊”陣地建設,注重民俗文化教育特色項目的普及與提高。學校每年開展藝術節、藝術月、文藝展演、藝術周、藝術日等活動形式,為學生開展藝術活動提供展示的舞台;學校建立“七彩俱樂部”,舞蹈、腰鼓、繪畫、合唱、器樂、戲劇、文學等社團,深深吸引了廣大學生參與。學校的民樂團是閔行區一級藝術團。學校通過本土化落地、課程化學習、網路化支持、社會化壯大,實現了傳統特色項目——顓小鼓娃和剪紙項目的品牌化發展,使其新陳代謝,長盛不衰。腰鼓與剪紙兩個項目被閔行區教育局評為閔行區民族文化類藝術特色項目。學校被推薦參加國家教育部“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評選。
經過多年的發展,“顓小鼓娃”已經成為本地區的文化特色品牌,參加了上海市慶申博成功慶典、上海市國際藝術節、旅遊節、大師杯國際網球賽開幕式等上百場次的展示活動和演出,獲得了上海市藝術百花獎稱號、上海市拓展型課程評教一等獎。剪紙、風箏、中國結、嗩吶等民間藝術項目,也在本市乃至全國的各類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所授榮譽

學校先後榮獲了“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上海市中國小行為規範示範學校”、“上海市綠色學校”、“上海市第六屆教科研先進集體”、“上海市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督導評估現被評為A等一級。
學校位於中溝路89號,位置約處上海市閔行區莘莊鎮與江川街道的中間,滬閔路的西側。公交交通線有703路(起訖站靠近學校)、徐閔支線(起訖站與703同)、徐閔線、莘荷線、莘車線、莘吳線、莘松線等;軌道交通5號線。

地圖信息

位置:上海市閔行區中溝路89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