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面再發性皮炎

顏面再發性皮炎是指顏面部發生的輕度紅斑鱗屑性皮膚病,又稱再發性潮紅性落屑性顏面紅皮症和顏面頸部秕糠性皮炎,多見於20~40歲女性,其他年齡及男性也可見到,多在春秋季發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顏面部輕度局限性紅斑、細小糠狀鱗屑,發病突然,自覺瘙癢,經1周左右消退,易反覆發生,遷延難愈。

基本介紹

  • 別稱:再發性潮紅性落屑性顏面紅皮症和顏面頸部秕糠性皮炎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常見發病部位:20~40歲女性
  • 常見病因:病因不明
  • 常見症狀:顏面部輕度局限性紅斑、細小糠狀鱗屑,發病突然,自覺瘙癢,經1周左右消退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護理,

病因

病因不明,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化妝品、花粉、塵埃、溫熱、便秘、神經精神因素、維生素缺乏、日光照射等。

臨床表現

發病突然,起病於眼瞼周圍,逐漸擴張至頰部、耳前,可累及顏面全部,還可發生於頸部和胸前,但軀幹、四肢等處不累及。皮損為輕度局限性紅斑、細小糠狀鱗屑,有的可輕度腫脹,但無丘疹、水皰、浸潤及苔蘚化,反覆再發可有色素沉著,自覺瘙癢。好發於春秋季,皮疹約經1周消退,但可再發。

檢查

斑貼試驗:進行可疑致病化妝品或其他物質的斑貼試驗或光斑貼試驗,斑貼試驗陽性,說明試驗物質為過敏原。

診斷

根據春秋季發病,多見於20~40歲女性等流行病學特點,及典型的臨床表現:皮損發生於顏面部,為輕度局限性紅斑、細小糠狀鱗屑,發病突然,自覺瘙癢,經1周左右消退,但可再發,結合斑貼試驗陽性可做出診斷。

鑑別診斷

1.顏面單純糠疹
本病兒童多見,皮損為色素減退斑,覆糠狀鱗屑,無紅斑。
2.面部濕疹
皮損多形性,有丘疹、丘皰疹、糜爛、滲液或苔蘚化等,劇癢。
3.脂溢性皮炎
顏面部紅斑上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可見丘疹,身體其他皮脂溢出部位亦可發生,慢性經過。
4.接觸性皮炎
發作與季節無關,有明顯接觸史,皮損紅腫明顯或有密集丘疹、水皰。

治療

1.一般治療
外出後洗面,不用化妝品及鹼性強的肥皂,不吃刺激性食物。
2.藥物治療
(1)全身治療:口服維生素C、維生素B族,必要時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減輕症狀。中醫藥對本病有一定療效。
(2)局部治療:外用無刺激性、作用溫和的潤膚劑,如維生素E霜;必要時可選用氫化可的松霜或17-丁酸氫化可的松霜等激素類製劑,儘量短期使用;亦可選用氟芬那酸丁酯軟膏、吡美莫司等非激素類外用製劑;有炎症丘疹者可外用甲硝唑凝膠或甲硝唑霜,也可用紅黴素眼膏等藥物。局部亦可採用冷噴、濕敷等治療手段。

預後

有季節性,易復發,反覆再發時有色素沉著。

預防

外出注意做好防曬,避免接觸過敏原,做好防護,外出後清洗面部,少用或不用化妝品,不用鹼性肥皂。

護理

減少緊張焦慮情緒,合理飲食,忌食各種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或致敏物質。注意皮膚保濕,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皮膚乾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