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粵語講古藝術唯一傳承人,“顏派”評書藝術掌門,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東說書網顧問,原廣州市說書學會會長,廣州市荔枝灣文化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廣州市武術協會常務委員,廣州螳螂拳會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顏志圖
- 外文名:YAN ZHI TU
- 國籍:中國
- 職業:“顏派”評書藝術掌門
- 主要成就:“顏派”評書藝術掌門
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廣東說書網顧問
原廣州市說書學會會長
廣州市武術協會常務委員
廣州螳螂拳會副會長 - 代表作品:《講古藝術研究》
人物簡介,藝術生涯,相關報導,顏派藝術,個人生活,相關評價,人物語錄,
人物簡介
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州市粵語講古藝術唯一傳承人,“顏派”評書藝術掌門,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東說書網顧問,原廣州市說書學會會長,廣州市荔枝灣文化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廣州市武術協會常務委員,廣州螳螂拳會副會長。自15歲拜廣州著名說書藝人侯佩玉為師起,至今已有五十年說書生涯。1985年起擔任廣州說書學會會長,同年編寫《講古藝術研究》。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起,因娛樂方式增多,同時,隨著老一輩藝術家的紛紛離去,廣州說書行業受到衝擊開始式微。2003年9月起,這種狀況開始引起社會關注,媒體紛紛報導,顏志圖開始受邀到廣州各地和學校進行表演。2005年出版中國首張粵語說書音像製品《顏志圖講古台》,2005年起在廣州電視台主講《羊城度度有段古》,2005年11月文化公園重新開書場,主講《洪熙官》,2008年9月,“顏志圖粵語說書藝術團”駐場廣州大學城嶺南印象園表演,確立粵語講古藝術流派——“顏派”的藝術地位。2008年11月22日,廣州文化公園羊城講古壇成功掛牌,標誌著廣州文化公園棋藝館成為顏派粵語講古的永久駐地。
藝術生涯
顏志圖自15歲拜廣州著名說書藝人侯佩玉為師起,至今已有五十年說書生涯. 1985年起擔任廣州說書學會會長,同年編寫《講古藝術研究》,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起,因娛樂方式增多,同時,隨著老一輩藝術家的紛紛離去,廣州說書行業受到衝擊開始式微,1996年廣州最大的書場——文化公園取消講古,2001年,廣州市二宮取消廣州最後一個書場,顏志圖為廣州最後一名說書藝人,僅靠教授武術為生,2001年曾擔任九運會開幕式少兒千人武術操的指導教練。
相關報導
2003年9月起,這種狀況開始引起社會關注,媒體紛紛報導,曾有亞洲電視台、鳳凰衛視、廣東電視台、廣州電視台、南方電視台;廣東電台、珠江經濟電台;中國日報(海外版)、澳門日報,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等媒體對其進行追蹤採訪,並受邀到廣州各地和學校進行表演,如在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州大學及眾多中國小進行的說書表演,深受青少年歡迎,同年起開始收徒,2004年10月1日,其弟子陳周起組建中國第一家地方性說書網——廣東說書網,2004年起受越秀區文化局邀請,在廣州五仙觀、大新街設立古壇,2004年5月起受廣東電視台珠江頻道邀請,出任《尋根問底》節目嘉賓,2006年6月10日攜弟子參加 “青春講古,烽火羊城”——廣東說書晚會,2007年5月15日於廣州市盲人學校舉行“古往今來,講古結緣”——顏志圖說書藝術專場。2007年9月起在廣東電視台嶺南戲曲頻道《顏志圖講古節目》擔任主講。2007年9月,廣州電視台主辦“金扇獎”市民講古大賽,其弟子彭嘉志成功奪冠,成為羊城新一代“古王。
顏派藝術
戲曲藝術中有一種一人講故事的藝術,北京叫評書,廣州叫講古。但當時,在廣州還堅持用傳統說書技巧和方式講古的,只剩顏志圖,故他曾經被稱作廣州最後的講古人。然而可喜的是,有一群熱心於戲曲藝術的青年向顏志圖拜師學藝,並且其弟子彭嘉志已成為羊城最年輕的“講古佬”,最後一個講古人的尷尬局面終於被打破。
個人生活
顏老一直住在一個二十多平方米的平房,身邊只有老伴一人,然而他覺得這裡能讓他心靜。他如今年近六十,十三歲開始講古,至今他還堅持對著聽眾講古,因為他認為這是一項互動的藝術,只有這樣才能隨時把握著聽眾的情緒,於是他在每個禮拜日下午三點,都出現在文化公園為民眾免費講古,社會上辦的所有說書活動,他都分文不取。顏老為的是延續大眾對聽古的興趣。
而在講古的藝術傳承上,他免費招收學徒,每個星期六早上,他都在人民公園裡教幾個學生,作為廣州市說書學會會長的他也一直醉心於編寫一本《廣州說書技巧論文》,手稿已近十餘萬字,曾長期未受重視而不能出版。此作品已進入出版的最後工序,即將面世。
相關評價
顏志圖是講古界的藝術大師,在廣州聽古(古:即故事)的無人不認識他。講古人用三寸不爛之舌,能把一本長篇小說會聲帶色的生動道來,而且絕沒一個咬字,在無稿的情況下沒一處口吃,是語言藝術的一種精髓。
大師總是在落魄時最具才氣,最讓人動容。顏老雖然地位崇高,但面對是一種沒落的藝術,生活也只過的很清淡。講古的收入從前是靠聽眾的打賞,老老少少吃完飯後,到榕樹頭下扇著竹扇,吃著西瓜,優哉游哉的聽著古,聽完覺得好,打點賞錢。但這幾十年來,電台、電視、網路一步步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慢慢的,聽古的人越來越少。
人物語錄
“我始終認為一個戰士應該死在戰場,一個演員應該死在舞台,一個說書藝人應該死在講壇。”
“不僅要培養講古接班人,聽眾也應該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