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許道寧畫

《題許道寧畫》是宋代詩人陳與義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首、頷聯寫畫中山水,尺幅有萬里之勢;頸聯寫暮景,回應“蒼然”;尾聯寫作詩,謂畫中景非筆墨所能傳出,既極贊畫之神妙,又自慚詩之拙。此詩具體起筆突兀,通體氣勢雄渾,很有杜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許道寧畫
  • 作者:陳與義
  • 創作年代:宋代
  • 出處:《簡齋集》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許道寧畫
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
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
眾木俱含晚,孤雲遂不還。
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許道寧:宋河間人,一作長安人,善畫,自成一家。
2.“向來”二句:山谷《以椰子茶瓶寄德孺》:“往時萬里物,今在籬落間。”此用其句式。一窗間,指畫幅不大。
3.晚:晚照或晚氣。
4.“此中”句:陶淵明飲酒》:“此中有真意。 ”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滿眼都是浩浩蕩蕩的山水,蒼蒼茫茫的是哪一個郡的山。
一向都是萬里無邊的意境,今卻畫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間。
樹木映照在夕陽的餘暉中,孤零零的雲朵還沒有落下去。
這幅畫中含有不尋常詩句,吟詠不斷也體會不出其意境。

創作背景

此詩為一首題畫詩,當作於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詩人所題之畫疑為許道寧的《漁父圖》(又名《秋江漁艇圖》《漁舟晚唱圖》)。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滿眼長江水, 蒼然何郡山”起筆兩句,使畫中山水呼之欲出,躍然紙上。尤妙在以“滿眼”強調水之浩浩蕩蕩,用“何郡”把對“蒼然”的讚嘆隱在一片疑問之中。起筆十字,獨造其妙,意境全出。三、四句“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承接上二句意脈,作一小結:萬里的山水,萬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畫間,仍將掩飾不住的讚嘆溢於詩表,不同的是前之讚嘆是對山水而發,此之讚嘆是對畫的意境而發。及至第五、六句“眾木俱含晚,孤雲遂不還”,其物與心之互相感發的關係,至此已脫穎而出。末兩句作一種總結式的感嘆,“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頗有“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之風,同時也是對深一層意境之引發。全詩到此戛然而止,只覺餘韻裊裊,又都在不言之中,真所謂“盡而不盡”。
全詩寫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卻於簡談中見新奇。古人認為“天下事有意為之,輒不能盡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間,詩尤然”,簡齋此詩,可證此論。全詩自然至極,淡泊至板。然而這淡泊卻是“豪華落盡見真淳”之淡,是“淡極始知花更艷”之淡。絕非索然寡味,深遠就寓在這淡泊之中。無限的絢爛,也融於淡泊之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有味。

名家點評

東南大學教授、美學家孔壽山《中國題畫詩大觀》:詩人從大處著眼,略去細小景物,寫晚秋的高山危石,野水遠嵐,展示這幅名畫的氣勢和藝術境界。尾聯頗有陶淵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之意境。

作者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年),兩宋之際河南府洛陽(今屬河南)人,字去非,號簡齋。宋政和三年(1113年)以太學上舍及第,歷任開德府教授、太學博士,後謫監陳留酒稅。北宋滅亡,輾轉南渡。宋紹興元年(1131年)至臨安,授中書舍人,兼掌內制。紹興七年,累官至參知政事。力主對金議和,深得高宗滿意。次年,因病以資政殿學士提舉臨安洞霄宮,未幾病卒。工詩詞,尤長於濤,體物寓興,清邃紆餘,有陶淵明、謝靈運韋應物柳宗元之風。著有《簡齋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