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白楊圖
- 創作年代:一九四三年
- 作品出處:《白楊禮讚》
- 作者:茅盾
內容,相關連結,詞句解釋,背景資料,
內容
《題白楊圖》
北方有佳樹,挺立如長矛.
葉葉皆團結,枝枝爭上游.
羞與楠枋伍,甘居榆棗儔.
丹青標風骨,願與子同仇.
相關連結
《白楊禮讚》發表後,現代畫家沈逸千根據《白楊禮讚》的意境,畫了一幅白楊圖。茅盾看後,覺得禮讚白楊之情似乎意猶未盡,於是又寫下了上面這首格律詩。
詞句解釋
楠枋:貴重、粗大的木材,詩中意與《白楊禮讚》中楠木相同。
榆棗:原指榆棗樹,詩中意與“楠枋”相對,與《白楊禮讚》中白楊樹同意。
北方有一種好樹,挺拔正直如長矛。每個葉子都很團結,每個枝條都力爭上遊。羞與樹中的貴族為伍,甘願同榆樹、棗樹為伴。詩人畫家都推崇白楊的風骨,都願意同心協力抗擊敵人。
背景資料
此詩寫於一九四三年,即《白楊禮讚》寫作後兩年,當時仍處在抗日戰爭的艱苦階段,是茅盾先生對《白楊禮讚》寫作意圖的最早和最明白的說明。“洱海編輯部同志兩正”指的是那家倫同志和另一位編輯,當時那家倫由大理借調到北京編輯《民族文學》,茅盾先生對這位來自雲南邊疆的白族作家十分關心,特意在八十三歲高齡,選擇抄錄了這首舊作贈送給他,情意是十分深長的。白楊樹是生長在北方的樹,用白楊詩贈給南方的少數民族作家,先生的用意恐怕正在於表現“全國人民一家,全國各民族一家”的崇高主題,同時,我們也可以窺見老年的茅盾先生仍然以普通民眾自居,願意與人民大眾共同奮鬥<共同前進的拳拳的赤子之心,不能不令我們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