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將戚繼光詩作:
一劍橫空星斗寒,甫隨平北復征蠻。
他年覓得封侯印,願學幽人住此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題武夷
- 作者:戚繼光
- 出生時間:明朝中葉嘉靖年間
- 又題:《題萬年宮壁》
作者生平,出生背景,倭寇,蒙古,家世,教育,創作背景,
作者生平
出生背景
戚繼光出生於明朝中葉嘉靖年間,當時東南沿海的倭患十分嚴重,北部也經常受到蒙古的侵擾。明朝建立時,日本正處於南北朝時代(1336-1392),南、北朝廷及守護大名除互相爭戰外,還不時侵擾中國沿海。北朝統一日本後,失敗的南朝武士流落海上,對中國沿海的侵擾更趨嚴重。到嘉靖時期(1522-1566),由於明政府停止對日貿易,倭患的嚴重達到頂峰。蒙古族是中國北部的少數民族,元、明以來,散居內地的蒙古族已逐漸和漢人融合,但居於漠北的蒙古族仍然過著遊牧生活。元朝滅亡後,他們多次南下擄掠,對明朝構成巨大的威脅。
倭寇
日本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倭,來自日本的海盜因此被稱為寇。每到起東北風的季節,他們便乘坐海船入侵,在岸上建立據點,人數多達幾千,甚至高達兩萬。四出搶掠時,常分成幾隊、十幾隊甚至幾十隊,以當地奸民為嚮導,用海螺號互相聯絡。當與明軍相遇,往往先採取守勢,製造恐怖氣氛,在頭盔上飾以金銀牛角之狀,綴滿各色長絲,好像鬼神一樣。又將刀槍磨得雪亮,在太陽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以此威懾對方。擅長雙刀、弓箭、槍,慣於設伏偷襲,明軍開始時常吃敗仗。
蒙古
元朝滅亡後,居於漠北的蒙古族分為三部,自東向西分別為兀 良哈、韃靼 、瓦剌。三部除互相攻殺外,還經常掠奪明朝邊境。明成祖朱棣在位(1403-1424),先後五次率兵親征,大敗韃靼、瓦剌,保障了邊境的安寧。後瓦剌征服韃靼,勢力迅速擴張,常常南下侵擾。正統十四年(1449),瓦剌首領也先大舉內犯,在土木堡(現在河北懷來縣)俘獲英宗,明朝幾至覆亡。也先及後被部下殺死,蒙古重新陷入分裂狀態。成化、弘治年間,達延汗逐漸強盛,一度統一全蒙古。達延汗死後,蒙古又分裂成數十個獨立的領地,其中以土默特部俺答汗最為大,多次舉兵內犯。
家世
戚繼光祖籍河南衛輝,後遷定遠(今屬安徽),再遷山東登州(今蓬萊)。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六世祖戚祥遷居安徽定遠,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農民軍,隨其部將朱元璋轉戰各地。明朝建立後,戚祥戰死於雲南,明政府追念他的功勞,讓其子戚斌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戚家又搬回了山東。自戚斌至戚繼光的父親戚景通,歷五代近一百四十年,一直襲任這個職位。戚景通襲職後,任過都指揮、大寧都司,還在禁軍神機營中任過職。嘉靖七年閏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戚繼光誕生於山東濟寧東南的小鎮魯橋,第二天陽光燦爛,戚景通於是給兒子取名繼光,希望他成為一個光輝的人物。
教育
戚繼光出身於將門世家,父親戚景通武藝精熟,為人正直,忠於朝廷,為子孫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因受家庭的影響,戚繼光從小就喜歡軍事遊戲,常常用泥巴砌成城牆,用瓦礫堆成營壘,用竹枝紙張作成旗幟,由自己充當指揮,與其它小孩進行「戰爭」。戚景通對兒子期望很高,親自教他讀書寫字,練習武藝,經常講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另外,還請了一位好老師梁玠 ,專門輔導兒子的學業。在父親和老師的耐心教誨下,戚繼光不僅獲得行軍打仗的真實學問,還養成了良好的品質,樹立了高遠的志向,為以後建功立業打下了基礎。
創作背景
又題《題萬年宮壁》,作於隆慶元年(1567年)冬應召北上時。
東南沿海的倭患雖然平息了,但北邊仍然存在韃靼的威脅,為了加強北邊的防務,朝廷決定調戚繼光訓練邊兵。隆慶元年(1567)十二月,戚繼光奉命北上,到京師不久,便上《請兵破虜四事疏》,提出自己的邊防策略。但一些官員議論不休,紛進讒 言,戚繼光結果被任命為禁軍神機營副將。二年(1568)夏天,由於新任薊 遼保定總督譚綸 的推薦,戚繼光被任命為總理薊州、昌平、遼東、保定之軍務。當時坐鎮薊州的是總兵郭琥,戚繼光來到後,權力不統一,諸將多不聽命令。不久郭琥被調走,由戚繼光單獨負責薊州防務,鎮守薊州、永平、山海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