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儼黃菊賦》是契丹皇室創作詩歌中的上乘之作,這首詩是遼道宗耶律洪基為了回丞相李儼《菊花賦》而作。此詩通過巧妙的聯想,寫出秋菊獨傲風寒的異質,並以此抒發詩人的敬慕之情,極富韻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李儼黃菊賦》
- 創作年代:遼代
- 作品出處:《老學庵筆記》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耶律洪基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李儼黃菊賦⑴
昨日得卿黃菊賦,
碎剪金英填作句⑵。
袖中猶覺有餘香,
冷落西風吹不去⑶。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⑵碎剪:細翦。金英,指菊花。
⑶冷落,指冷清。
白話譯文
昨日得到了愛卿作的黃菊賦,看到這用細細剪裁的金黃色菊花,斟酌而成的詞句。感覺我的袖中依然留有菊花的余香,就算是冷清的西風也吹不去。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這首詩既是贊《黃菊賦》,也是贊黃菊,作者通過對菊的品格的讚頌,表現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詩的前二句是針對《黃菊賦》著筆。首句破題,點出《黃菊賦》;次句即緣《黃菊賦》意脈拓展,對《黃菊賦》進行品評。“金英”即黃菊,南朝梁王筠《摘園菊贈謝僕射舉詩》“菊花偏可喜,碧葉媚金英”,唐陳叔達《詠菊》霜間開紫蒂,露下發貪英”,其中的“金英”皆指黃菊花而言。“碎剪”,猶言“細細地剪裁”。剪裁金英,斟酌詞句,而組成一篇《黃菊賦》,由此可見李儼寫作態度的認真和此賦辭藻的華美。不過,這還只是對《黃菊賦》表面辭藻形式的品評,
三、四兩句便進入神髓的品評:詩作者從讀過此賦之後的感覺入筆,突出表現了黃菊亦即《黃菊賦》品格中固有的清香與貞傲。這首詩的脈絡是這樣:其第一句無疑是寫《黃菊賦》,第二句用“金英”由《黃菊賦》切入到菊,到了三、四兩,更深一層著筆,從形到神,專寫留在袖中的“余香”,而且是“冷落西風吹不去”的“余香”,這是寫菊,也是寫賦,是借賦寫菊,更是為寫賦而寫菊,兩者兼寫,相得益彰。
這首詩的一、二兩句,是用“賦”的筆法,即直陳其辭,未見其長,能見其韻味者全在三、匹兩句,第四句尤為神來之筆。詩家作詩,要求留好字以助警策,留好韻以助精神。這首詩的好字好韻皆在結句,因而警策,精神亦在結句,短短七個字,毫不見刀斧浪,卻把全詩的精神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從詩的結構看,結句的“冷落西風”不僅用節候特徵呼應和回扣首句點出的黃菊——這正是菊花開放的季節,如《禮記》所云:“季秋之月,菊有黃華”,更重要的是為黃菊渲染了環境氣氛,並藉以深刻地表現了黃菊的品格:“涉變節而不傷,凌九秋以愈馥。”這是作者對黃菊的讚頌,也包含著對李儼的勉勵,同時,從中也表現了作者的志趣取向和審美理想。這種志趣、理想的萌動,自然應是受了李儼《黃菊賦》的啟迪(李儼作《黃菊賦》“獻其主”,也可能有此諷諫目的)。
作者簡介
耶律洪基(1032—1101年),遼第八帝,即遼道宗。在位四十六年,終年七十歲。他即位後,頗以風雅好學自命,頌五經傳疏,置博土助教,開科取士,積極推行漢族文化。但不久即沉湎酒色,遊獵無度,以致讒巧競進,內部矛盾日劇,國勢由此傾頹而趨向衰亡。性格沉靜嚴毅,通音律,善書畫,愛好詩賦,與臣下有“詩友”之交,常以詩賜戚臣。詩作受唐詩影響較深,講究韻致,反映了契丹貴族崇尚唐文學,積極學習吸收漢文化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