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孔子像於芝佛院

《題孔子像於芝佛院》是明代作家李贄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文學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孔子像於芝佛院
人皆以孔子為大聖,吾亦以為大聖;皆以老、佛為異端,吾亦以為異端。人人非真知大聖與異端也,以所聞於父師之教者熟也;父師非真知大聖與異端也,以所聞於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聖與異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聖則吾不能”,是居謙也。其曰“攻乎異端”,是必為老與佛也。
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師沿襲而誦之,小子蒙聾而聽之。萬口一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誦其言”,而曰“己知其人”;不曰“強不知以為知”,而曰“知之為知之”。至今日,雖有目,無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謂有目?亦從眾耳。既從而聖之,亦從眾而事之,是故吾從眾事孔子於芝佛之院。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選自李贄續焚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芝佛院,寺院名,在今湖北麻城龍湖北岸。作者曾在這裡著書講學。
(2)李贄(1527—1602):號卓吾,明代思想家、文學評論家。
(3)老、佛:指道教和佛教。
(4)異端:不符合正統思想的主張或教義。
(5)以:因為。
(6)熟:熟悉,知道。
(7)儒先:先儒,儒家先輩。
(8)聖則吾不能: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意思是我還當不上聖人。
(9)居謙:表示謙虛。
(10)攻乎異端:出自《論語·為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攻。一說是學習、研究,一說是批判。
(11)臆度:主觀推測。
(12)小子:後生晚輩。
(13)蒙聾:這裡是昏亂模糊的意思。
(14)徒誦其言:只是背誦他的話。己知其人:已經知道他這個人。這裡是諷刺那些儒家的先輩只知背誦幾句孔子的話,其實並不了解孔子這個人。
(15)從眾:追隨於一般人之後。
(16)聖之:把孔子當成聖人。
(17)事之:供奉孔子的像。

白話譯文

人們都認為孔子是大聖人,我也認為他是大聖人;人們都認為道家學說和佛教是邪門歪道,我也認為它們是邪門歪道。但是人們並不真正知道什麼是大聖人和邪門歪道,而是因為聽熟了父親和老師的教導;父親和老師也並不真正知道什麼是大聖人和邪門歪道,而是因為聽熟了前輩儒家的教導;前輩儒家也並不真正知道什麼是大聖人和邪門歪道,而是因為孔子有這樣的話。孔子說“聖人我是不能達到的”,就說這是孔子自己謙虛。孔子說“攻擊不合正道的學說”,就說這必定是指道家學說和佛教。
前輩儒家主觀揣測說的話,父親和老師就沿襲著傳誦下來,後生小子更是迷迷糊糊地盲目聽從。大家異口同聲認定這是不可改變的;千百年來一直就是這個規矩,自己也弄不清究竟是什麼道理。不說“僅僅背誦他的話”,而說“已經了解了他這個人”;不說“不知道的硬要裝作知道”,而說“知道就是知道”。到了今天,雖然長了眼晴,也沒有用了。
我算什麼樣的人,敢說自己有眼光?也不過是隨大流罷了。既然隨大流而尊崇孔子為聖人,也只好隨大流恭恭敬敬去侍奉他,因此我也隨大流把孔子供奉在芝佛院裡。

文學賞析

本文選自《續焚書》卷四。萬曆十三年(1585),李贄從黃安遷居麻城,住到維摩庵。年後,又搬至龍潭湖旁的芝佛院著書講學。他在佛堂里掛上了孔子的畫像,寫下了這一篇尖銳潑辣的諷刺短文。他認為,人們把孔子當成大聖人,而斥老、佛為異端,其實人們並不是出於真正的了解,只不過是人云亦云,結果造成了“萬口一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的局面。

作者簡介

李贄(1527年—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原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贅,號宏甫,又號卓吾,又別號溫陵曙上等。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不應會試。歷任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死在獄中。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李贄畫像李贄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