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商山四皓廟

《題商山四皓廟》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以諸呂擁兵謀亂為根據,認為其根源恰恰就在孝惠帝,是他的柔弱致使諸呂過度驕恃縱肆,提出如果當時果真天下易姓,四皓則為滅劉之罪人。此詩風格別致,內容清新,用典精當自如,評說論據得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商山四皓廟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杜牧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商山四皓廟1
呂氏強梁嗣子柔2,我於天性豈恩仇3
南軍不袒左邊袖4,四老安劉是滅劉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商山:在陝西省商縣東南。四皓廟:《一統志》:“商州四皓廟,在州西金雞原,一在州東商洛鎮。”四皓:謂秦末隱居於商山的四位老者,即東園公,甪(lù)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世稱“商山四皓”。
2。呂氏:即呂雉,字娥妁,漢高祖劉邦皇后,強梁:凶暴,強橫,有力量。嗣子:即嫡長子當嗣者,也就是太子,這裡指太子劉盈。柔:仁弱多病。
3.我:杜牧自指。天性:先天的本性。
4.南軍:漢代守衛未央宮的屯衛兵,由衛尉率領,因未央宮在京師長安城內的南面,故稱“南軍”。袒:露,呂后死後,諸呂陰謀作亂,周勃以太尉的身份進入北軍門,並設計奪下了呂祿掌管的北軍將印。並傳令軍中說,擁護呂氏的把右臂露出來,擁護劉氏的把左臂露出來。結果北軍將士全部“左袒”。
5.四老:即四皓。安劉:輔佐維護劉氏天下。

白話譯文

呂后,陰險狠毒,野心勃勃;她的兒子孝惠帝劉盈,卻仁愛溫善,軟弱無力。我想,人的天性難道就是這樣恩其恩,仇其仇,互相殘殺,行兇作惡嗎?
呂后死後,她的死黨南軍大將呂產,仍在陰謀叛亂,不肯舉手歸漢。四皓先生到底是保劉氏天下,還是滅劉氏天下呢?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詩人杜牧由宣城回長安任左補闕、史館修撰之職,溯江而上,路過商山四皓廟時,有感而題此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人以詩詠史,一反他人對四皓“安劉”的好評,以畫龍點睛之筆,指出四皓輔佐太子劉盈,雖然阻止了劉邦另立太子的企圖,但由於劉盈軟弱,才導致呂后輕而易舉地篡權,若沒有周勃一聲號令,使戍守京城的南軍袒露左袖,表示願為漢室出力,漢朝劉家的天下也就滅亡了。
“呂氏強梁嗣子柔”既交待了呂后與太子劉盈不同的性格特徵,又為下文提出獨特的論點打下了伏筆,同時把呂后與劉盈放在一起,用“強梁”與“柔”對比,深刻地揭示了漢惠帝名存實亡形同傀儡的悲劇事實,最後殊途同歸有力的論證了論點。
“我於天性豈恩仇”句,是詩人的“插人語”,用意特別微妙。詩人的意思是說,你別看我說“呂氏強梁嗣子柔”,其實他們與我都沒有“恩仇”,我這樣說不過是實事求是罷了,是根本不抱任何成見的。詩人在寫此詩時,並沒有拋開封建正統的觀念,強梁的呂氏必將控制柔弱的嗣子,掌握政權,而這樣是不符合封建正統原則的,詩人其實抱有天性恩仇觀念。
“南軍不袒左邊袖”句,以呂產控制的南軍為代表,揭示了強梁的呂后臨朝稱制,大肆扶植呂氏勢力,實際控制劉氏政權的事實。為了加強呂氏統治,她不惜殘害高祖後代,打擊開國功臣,先後剝奪了太尉周勃兵權,罷免了王陵的右丞相,排擠左丞相陳平,以自己的親信審食其為左丞相,居中用事。與此同時,她還違背劉邦“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遺訓,大肆扶植同姓為王,呂台、呂產、呂祿等控制了南北軍,諸呂權可傾國,造成了呂氏與劉氏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這一切又都與惠帝劉盈的“柔”分不開的。試想如果惠帝剛毅果決、精明強悍,君臣共同努力,呂后不會如此飛揚跋扈。
“四老安劉是滅劉”句,雖是以選擇問句形式出現,實際上明確地對“四皓’'輔佐仁弱的惠帝表示了不滿的意思。正因為劉盈的仁弱,才使呂后一手遮天,如果沒有周勃、陳平等人的謀誅諸呂,那么劉氏天下就可能改姓呂了。而呂后稱制八年,實際上已控制並篡奪了劉氏政權,從這個意義上說“四皓”表面上是輔佐擁護了劉氏政權,實際上卻起到了為淵驅魚的作用。
這首詩,從強與柔對比入手,由劉邦欲廢立太子作為切入點,用南軍不袒左袖的事實引出史論,委婉含蓄,寓意深遠,標新立異,獨樹一幟。

名家點評

南宋詩人方岳《深雪偶談》:牧之處唐人中,本是好為論議,大概出奇立異,如《四皓廟》。
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吳在慶《杜牧詩文選評》:詩人在詩中一反常見,認為被人稱頌的輔佐太子劉盈而安劉氏天下的商山四皓,如果不是當時禁衛軍聽周勃之令不袒左袖,而防止呂后之弟呂產、呂祿兄弟陰謀得逞,篡奪政權,那么天下反而歸呂氏所有,四皓的“安劉”反而成了“滅劉”,這又何功之有!言下實有怪罪四皓未能輔佐好太子,反使大權旁落,險遭顛覆之意。因此,此詩亦以有獨特的史識見稱。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年)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